公共自行车棚被改自建房

23.12.2015  10:01

  东城区新中西街3号楼居民日前向本报反映,楼下公共车棚被个别人改建成自家房,多数住户的车无处停放。北京晨报记者昨日看到,原有车棚内圈成三十来个小房,房主称“自行车丢得太厉害,盖房装锁为安全”。就此,工体社区李书记介绍,此处居民私盖房已是顽疾,社区也在想办法统一管理,苦于与居民沟通时受阻。

  据家住3号楼的王女士反映,由于楼下公共车棚被“私占”,许多住户家的自行车、电动车、老年代步车都放在楼道里,给居民出入带来不便。记者看到,该楼独在一个小院内,单元门正对面有一排小房子,距单元门3米左右的距离。细看可以发现这些小房共用一个金属顶棚,这正是王女士所说的“公共车棚”,但现如今整个车棚外加其西侧空地上共建起30来个小房,面积均有四五平方米,装有铁皮或木质门,且都上着锁。据一老住户介绍,“有人把车棚圈自家用了,放自行车杂物什么的。”而记者走访几个单元发现,几乎每个楼门口及一二层过道里都停有自行车。有居民表示,过道白天还算宽松,“晚上过个人都难”。

  在3号楼最西侧一在建的水泥房子旁,一老人向正在拍照的记者解释,“你看大家都盖,小区连院门都没有,自行车放外面转眼就丢了”。老人称眼前这砖房正是自家所建,也是用来停放自行车和电动车。记者也从他口中得知,盖这房子并未获得居委会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许可,“也没有人来查”。

  昨日东直门街道办事处工体社区李书记告诉记者,这些小房子已属“顽疾”,“有些至少已经有十来年了。”该楼残摩、电动车特别多,“大家确实需要个安全存车的地方,但又没物业,所以住户就想办法自己弄个小屋子锁起来。”李书记介绍,社区也想过统一管理,“给车棚安门禁,白天由群众自行组织人员管理,晚上靠监控设备和门禁确保安全。这种模式我们已经在别的楼推行了,效果还不错。”无奈在3号楼劝说居民腾退房屋时出现困难,“我们也没办法强拆,现在还在努力做工作,尽量解决楼里多数居民的停车问题。”线索:辰先生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