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台怎么改 听您意见

14.07.2015  18:47

  4.3万块矗立在北京街头6年的公交站将要变样了,1.27万处公交站台也会随之“整容”。目前,公交集团官方网站正在进行问卷调查,向乘客征集有关站台改造的意见和建议。两个月以来,北京12345热线也接到了105位乘客来电,反映身边公交站牌和站台存在的各种问题。

  站台存在安全隐患 15.2%

  有不少市民反映公交站台及其周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站台本身设置容易挡住视线,有的站台头顶线缆太过低垂、常年堆放垃圾容易着火;还有的站台周边没有灯或者灯太暗,夜间乘车不安全。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健翔桥北公交车站,这里紧邻公交站台的路面已被轧成了波浪形。在这段长约10米的马路上,路面最高处和最低处之间的落差足有5厘米。附近居民刘先生说,这里路面被轧成波浪形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有可能是过往车辆实在太多,将路面轧出了车辙印。刘先生经常在这一站乘车,从公交车上下来,脚踩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很容易崴脚,甚至摔倒。“有一次我下车,一不留神,脚踩的位置刚好高出路面,重心不稳,差点崴了脚。”刘先生说,因此他建议改造公交站台,也应该结合着周边环境一起改。

  缺少服务设施 28.6%

  候车亭、候车座椅、护栏、排队标识或标线……这些是市民集中反映公交站台缺少的服务设施。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候车亭。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角门南站公交总站看到,在70路站牌下,很多乘客正在候车,当时气温已经逼近40摄氏度,太阳直晒着每个人,女士们可以拿出遮阳伞,男士们就只能硬忍着。乘客告诉记者,夏天在这里等车都会出一身汗,站台上不仅没有顶棚,就连棵树都没有,一点遮挡的地方都没有。

  一位公交集团人员说,目前很多公交车站台都没有顶棚,原因包括站台宽度不够、资金不够、有关部门不批以及将来可能有其他用途等几个原因。他说,在一些小路和环路上,公交站台面积有限,没法盖起顶棚。此外,按照目前规定,公交站台归属于市政部门,公交部门只有使用权,因此最终能否建设,还要有关部门的批准。另外,一些公交站台并非永久性的,将来可能会另外改建、扩建,因此这些站台暂时也不会盖起顶棚。

  站台过窄或未铺地砖 16.2%

  有不到两成市民提出意见和建议:公交站台过窄,导致候车乘客和行人交织在一起。此外,部分站台甚至连地砖都没有铺,地面都是裸露的土,一旦下雨下雪,满地泥泞,还会积水。

  位于八达岭高速东侧的南沙滩公交车站站台被夹在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站台宽度只有两米,加上站台上种植不少树木,使得站台面积进一步减少。昨天下午,记者细数后发现,这个站台上有8条公交车进出站,每天上班高峰时,站台上人数最多时可达数十人。

  这个公交站旁边是一家建材五金市场,早上7点多,站台附近还停靠着不少拉运货物的车辆,有些车辆为了停靠方便,竟然将车停在了公交站台旁边。记者看到,由于站台过窄,再加上不少社会车辆挤占了车站,造成公交车无法正常停进车站,不少在此等候车辆的乘客不得不站在站台下面的机动车道上等车,很危险。

  站牌设置不合理 40%

  四成市民反映站牌设置不合理,看上去不方便。昨晚,记者来到北土城东路北侧的“惠新西街南口”站。这里站牌已经改成了统一规格的灯箱式站牌。这一站只有515路车进出站,于是站牌被放在了灯箱的最顶部,再往下看还有5块牌子,有长城一日游的,还有的是文明提示,而有两块的内容竟然相同。

  75岁的薛老太经常在这里坐车,老人身高不到一米六,每次都得仰起脑袋看这块一米九高的站牌。老人说,灯箱站牌的字体没有以前大,放在最高处的这块站牌看得不是特别清楚。尤其夏天烈日高照的时候,眯缝着眼睛抬头看站牌,特别难受。

  而且,这个站牌紧邻一个垃圾桶。来来往往的乘客不得不贴着垃圾箱去看站牌,躲都躲不开。夏季炎热,垃圾箱里难免会出点味儿,尤其是离得近的时候。这样的设置让大家都不理解:“这个站台明明5米长,有的是地方,为什么偏偏要把站牌设在垃圾桶旁边呢?

  公交

  未来站台站牌会更统一

  本月底前,公交集团正在官网上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结果将作为今后完善站台、站牌建设的重要依据。近期,公交集团还将开展站台、站杆、站牌创意设计大赛,选取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示范建设,年内还将有部分公交车站率先建设示范站台。

  针对目前市民站台站牌反映的问题,北京公交集团副总经理洪崇月表示,将会多听乘客的意见,作为站台站牌升级的重要参考,“未来站台、站牌会更加统一,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根据现实条件,对站牌进行升级。

  此外,洪崇月说,未来电子站牌将会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届时,电子站牌会增加车辆的行车计划、实时运营信息以及与地铁、其他公交线路接驳的信息。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公交集团也会发布应急信息,及时告诉市民乘坐公交的绕行方案。

  专家

  可利用互联网实现交互式查询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中心教授陈艳艳认为,现有公交站台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个站台上线路过于密集,同时会有好几辆车进站,造成站台服务能力不够,所以建议进一步优化站台线网。陈艳艳心目中理想的公交站台应该面积足够大,遮阳等设施齐全,保障一个良好的候车环境,同时还得结合动态换乘信息。

  在陈艳艳看来,发展电子站牌最大的好处是能发布动态信息,但是也会带来养护、供电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如利用现有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技术,使得乘客在站台上就能查询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做到一对一有针对性的交互式查询,而不仅仅只是做一块电子显示屏。

  本报记者 李环宇 李嘉瑞

  景一鸣 王琼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