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里兴安灾难中崛起
09.05.2017 13:11
本文来源: 林业网
1987年“5·6”大火突袭大兴安岭30周年后,记者重访当年的重灾区黑龙江省漠河县。漫步在漠河宽阔的柏油路上,记者看到,当年“烧得剩下一片黑烟囱”的废墟如今楼房林立、秩序井然,街头行人神态自若、谈笑风生。
起火点古莲林场,密密匝匝的白桦林长势喜人。西林吉林业局副局长、专职防火副指挥王立才告诉记者,实施天保工程,灾区的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全面增长。西林吉林业局的森林覆盖率已由1987年火灾后的60.6%提高到现在的92.21%。但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水源涵养能力还达不到灾前水平,落叶松的平均胸径过去在30厘米左右,现在也就8-10厘米。
与此同时,这些年,大兴安岭地区新增湿地面积72.32万公顷,新增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3个,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也得到恢复性增长,烟腹毛脚燕、丑鸭、黑枕黄鹂、鹪鹩、小白鹭和斑头雁等新分布种相继出现,昔日“天边林海莽苍苍,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美好景象又重现了。
火灾过后,大兴安岭一方面通过人工更新、人工促进更新、天然更新、封山育林等措施促进生态恢复;另一方面积极主动谋转型,特别是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加快了从“取材型”向“生态型”的绿色转型之路。
火灾亲历者、火灾纪念馆讲解员马景春说:“经历过大火洗礼的漠河人变得更顽强、更乐观。看到现在的漠河兴旺发达,就觉得生活非常有希望。那么大的火都劫后余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林场职工们把改革的阵痛转化成发展的动力。从前的伐木工人,有的变成了护林人,有的变成了种植户、养殖户,有的办起了工厂,有的办起了农家乐……莽莽林海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这几年,西林吉林业局在旅游胜地北极村推进农家大院分布式养老新模式,为候鸟式老人提供如家之旅。2015年,漠河县共接待候鸟式养老人员5000余人次,2016年则达到18582人次。阿木尔林业局力推蓝莓产业,2016年,全局蓝莓产业实现总产值9773.8万元。图强林业局则鼓励职工发展种植养殖,2016年,仅狐貉养殖产业的年产值就突破1亿元。
以漠河这个神州北极为中心,大兴安岭逐步形成“森林旅游+养老养生”的新业态,找北朝圣、界江览胜、民族风情、森林自驾、森林康养、冰雪养老、极地冬泳、冰雪汽车、森林穿越、雪地马拉松等旅游项目受到游客青睐。
生态旅游逐渐成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6年,全区接待游客56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33亿元,以生态旅游业为首的森林生态食品业、生物医药业、水经济和绿色矿业、文化产业、森林碳汇业六大产业成为领跑大兴安岭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在东北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大兴安岭逆势飞扬,地区生产总值达143.9亿元,实现6.3%的增长。
“以前砍一片林子挣钱,现在看一片林子挣钱。每年来漠河‘找北’的旅游人数呈20%以上增长。我们依靠生态优势、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大北极旅游。”漠河县旅游局副局长张磊兴奋地说,漠河的名气越来越大,“一路向北”的“北字”品牌越叫越响。
发展是硬道理,但做不好森林防火,所有的发展成就终将化为灰烬。灾难中走出的大兴安岭人深谙此道。
大兴安岭从未停止反思。火灾过后,当地把森林防火当成压倒一切的大事。人们也自觉地形成了特殊的生活习惯:不管烟瘾多大的男人,都不在室外吸烟;只要刮风,家里就不开火,遇到更大的风时,全城停电。
大火唤起全中国对森林防火的重视。这些年,国家对防火的投入非常大,大兴安岭的防扑火队伍越来越壮大,防火装备越来越齐全,灭火扑救能力也越来越强。
大兴安岭地区防火办副主任赵晓刚说,“过去没有专业的扑火队,仅有少量的护林队,防火硬件设施更是落后,铁锹、皮袄都算得上是好装备了。而如今,我们不仅有风力灭火机、水泵、水枪等专业灭火工具,还有瞭望塔、卫星监控、飞机巡护等作为支持,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也扩张到15支6345人,防火能力大幅提升。”
据介绍,大兴安岭地区现有瞭望塔326座、检查站145处、永久性机降点63处、直升机加油站3处、吊桶取水池116处、航空护林机场3处、移动航站1个;大型运兵车、通讯指挥车、宣传车、履带式消防车等各类防火专用车辆1535混合台;防火通讯设备3988台(套);高压接力水泵等扑火机具34000件(套)。这个春防期间,全地区租用23架飞机,投入扑火总兵力2万多人。
应急通讯方面,大兴安岭建成了由程控电话、视频网络组成的有线通信网,以及短波、超短波、卫星电话、公众移动网络组成的无线通信网,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三级防火通信网络。应用了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跟踪技术等新技术的火险因子动态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森林防火通信指挥和火险因子的管控能力。
监测预警能力也大大提高。全区建有13个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51个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站,定时发布森林火险和气象预报信息。卫星遥感、飞机观察、高山瞭望和地面巡护“四位一体”,确保火险早预警、火情早发现、火灾早处置。
“5·6”大火前,火灾初发地西林吉林业局的防火部门是一个隶属于营林部门的副科级建制单位,只有三四十人的专业护林防火队员,仅有3座瞭望塔和很少量的二号工具。火灾发生后,漠河县将防火部门升格为县属正科级建制单位,并调整充实组织、设施、设备、人员。如今,西林吉的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全面提升,火情综合监测率达到100%,通讯网络全覆盖,森林消防队伍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被放在压倒一切的首位,西林吉制定了《紧急避险疏散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城镇、村屯周围也开设了防护隔离带,防止山火进城,家火上山。
在漠河采访期间,记者也感受到紧张的防火氛围:一出机场就接到森林防火传单,防火广播不绝于耳,一路上横幅、标语低头不见抬头见。防火办的院子里,履带式消防车和运兵车等各种车辆整齐列队,一队队紧张拉练的消防队员精神抖擞、口号洪亮。
据王立才介绍,眼下这个防火紧要期,西林吉林业局安排260人在重点火险区和雷电频发地带靠前驻防,39支195人的巡逻队全部上路,50名快速扑火突击队员和500名专业扑火队员统一食宿,全天候集训待命,39座瞭望塔每小时与主台联络一次,4个气象站定时发送天气预报、火险等级,90台各种扑火混合车辆整装待发,3000多台(件)通讯设备和各类扑火及辅助设备百分之百完好。
灾难过后的灾区就是考场。可以说,30年后,大兴安岭交出了一张亮点频频的答卷,特别是在森林防火方面,大兴安岭地区的重特大森林火灾由1987年前的年均12起降到0.6起,森林防火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本文来源: 林业网
09.05.2017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