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税收现代化“砥砺奋进五年间”
14.10.2017 00:33
本文来源: 地方税务局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中了解到,为切实履行改革主体责任,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税务总局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我国税收现代化和税收改革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进一步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五年来,全国税务系统上下一心,砥砺前行,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确定目标到规划路线,从一次次研究部署到一项项改革落地,80万税务铁军推动税收现代化建设稳步向前。
擘画“税收现代化”蓝图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所长李万甫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总体部署,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需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深刻参与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外交等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推进税制改革、征管体制改革、国际税收改革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对实施营改增、优化纳税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等也作出重要指示。这为税务部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开创税收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南。
采访中,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向本刊记者表示,机遇和挑战并存,相向鼓荡砥砺,是新时期我国税收现代化改革进程的突出特点:
一是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带来革命性、全方位的“时代红利”;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为税收收入稳定、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对外开放波澜壮阔,迎来提升大国税务影响力的重要时期。这都为税收改革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对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面临征管升级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大;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既复杂敏感,又须确保改革效果,带来的挑战巨大;“互联网+”背景下,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征管服务难度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必须通过提高税收管理服务水平,来应对这一系列复杂局面。
“税务部门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目标。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2013年12月26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税收现代化总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六大体系”建设,拉开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税收现代化改革大幕。
六大体系勇推改革创新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六大体系”建设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的系统性重构。“这既需要把握大局、统筹兼顾、科学实施,还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五年来,税收现代化改革正是如此大步推进:
税法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积极推动税收立法,全面规范税收执法,持续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税制体系建设,紧密结合经济发展要求,在推进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改革中完善税制体系,落实服务五大发展理念的税收优惠政策,深度参与国际税收改革。
服务体系建设,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打造“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品牌,推行税收规范化建设,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显著减轻办税负担。
征管体系建设,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加快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提高信息管税能力。
信息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税务”,全面建成金税三期工程,推广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打造智慧税务生态系统。
组织体系建设,以打造高效廉洁队伍为目标,优化税务组织体系,加强税务系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税务绩效管理和“数字人事”试点工作。
随着税务总局各项改革详细方案的出台,基层探索全面展开。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共建全国首个省级电子税务局;云南省地税局研发土地税源管理信息系统;江苏省国税局打造风险管理平台升级项目;浙江省国税局打造“税企共建党支部”志愿服务模式……这些基层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盘活税收改革发展大局,行稳致远推动税收事业发展。
“依法治税”永续改革动能
“以依法治税为统领,加快税收立法,规范税收执法,让法治基因融入税收改革血脉。”李万甫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回顾说,2013年,税务总局决策层清醒认识到,税收工作距离实现税收现代化还存在差距,尤其在服务发展大局、职能转变、依法治税、信息管税、人才支撑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这其中,法治护航是关键。
在他看来,全面推进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税务系统的具体呈现。不仅需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还需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围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税务部门加快推进税收立法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税法、烟叶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等立法工作取得新突破。税务总局决策层明确,在新的税收法律未取代现有税收条例之前,认真执行现行税收条例,也是依法行政。
公平公正执法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税务部门该管什么、能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2017年5月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给出答案:4领域27事项61子项的权责清单对外公开,保留的权责事项也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同时,税务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三项制度”试点,确保税收执法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
目前,“税收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税收执法行为逐步规范,税收管理方式日趋科学,法治从治税手段转变为税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法治税的生命线深深扎根税务系统。”李万甫说。
营改增引领改革大突破
“税制改革与征管改革齐头并进,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采访中,张连起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税收现代化改革取得较大较快的进展和成绩,关键是以营改增为突破口,打开了改革大局面。
营改增,是近年来我国减税规模最大的改革措施,自2012年启动试点迄今累计减税1.61万亿元。这项改革实现了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全面覆盖,在中国税收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涉及1600多万户企业纳税人、1000多万自然人纳税人和超过1.9万亿元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显示出了改革的规模之大,那么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阶段,55天时间完成四大行业超过1000万户企业纳税人的税制转换,更显示出改革的难度之高。”张连起对此尤为感慨。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80万税务铁军用行动诠释税收的责任、担当和高效执行力,促进了营改增改革完成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平稳落地。2017年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施营改增,既为当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增添了强劲动力。
在营改增的引领下,资源税从价计征、环保费改税等多项税制改革加速推进。全面推进的税制改革,对征管改革提供了相向而行的推动力。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财税改革向纵深迈进。这需要同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来提供支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说。
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2015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第一次从国家治理的高度阐述税收作用并作出部署,开启1994年分税制后最为宏大的一场税收征管改革。而征管改革成效,随即在税制改革中得以验证。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全面推开营改增期间,全国税务机关增设办税窗口17386个,建立9338个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3.6万个联合办税窗口,合力提高征管效率,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落地。专家表示,营改增等改革成了国地税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的“试金石”。
对此,刘剑文表示,把税收制度变革与征管改革、服务优化、技术升级、人才支撑等相互聚合,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形成了税务部门改革“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为推动税收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不竭的火种。
积极推进“互联网+税务”
2016年10月,金税三期工程全面上线并平稳运行,实现了全国税收数据大集中,建成了规范执法、优化服务、管控风险、信息共享的“大平台”。这是我国税收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事件,意味着我国信息管税通过全面建成金税三期工程,打造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建立了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正在实现服务管理的“乘数效应”。
“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20多年来首次将地税部门纳入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实现国地税业务、流程、服务、数据的四个统一。”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许正中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同时还需兼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700余个业务代码规范,上万个业务差异问题分析,超1亿人次纳税人培训,510亿项历史数据迁移……2013年启动的金税三期工程,在前两轮试点基础上分步推进试点,逐个攻克难关,在2016年实现“全覆盖”。金税三期工程每年可支持处理涉税业务超过100亿笔,为6000万法人纳税人、3亿自然人纳税人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涉税服务。
许正中说,除了办税更便捷,这几年老百姓有个明显的感受,倒卖假发票的行为越来越少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2015年全国推广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实现了发票信息自动采集、实时上传及监控等功能,大大提高“以票管税”的水平。
不止打击假发票,这一系统还在优服务、防风险、辅决策、助反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建立起可深度挖掘的‘数据金矿’,有助于真实掌握地区、行业、企业经济发展和物流情况,及时为宏观经济决策和税收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正是把“死数据”变为“活信息”的重要探索之一。自2013年起,税务总局就将数据增值应用定为信息管税的核心,通过数据分析形成不少“拳头产品”,包括完成了有关长江经济带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分析报告,发挥了“以税资政”的重要作用。
“大国税务”服务国家战略
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目前我国的税收协定网络覆盖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2016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开展双边协商,就为跨境纳税人消除国际重复征税49.7亿元。
“这是近年来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税收合作的一个缩影。中国税务部门通过全面参与国际税收合作,服务全球治理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司长廖体忠介绍说,2013年以来,税务总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税收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与G20对运行上百年的原有国际税收治理体系的重塑,提供了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的“中国样本”;成功举办第十届税收征管论坛(FTA)大会、金砖国家税务局长会议,积极配合商务部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平行主题会议……
在强化合作服务“国际大社区”的同时,税务部门通过服务创新促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地见效。
京津冀,人口超过1亿,GDP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如何在区域发展中,实现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需要推出包括税收服务在内的配套改革举措。“三地统一了办税平台,实现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当纳税人迁移时,如果结清已发生的纳税义务,就不作注销清算处理。而且对企业进行异地经营,也统一了执法标准。”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支持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中,税务总局进一步探索“跨界”服务创新。不仅包括如何“解问题”,完善区域内税收争议、利益协商解决等机制,统一执法标准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还包括如何“优服务”,推动税务登记管理、纳税服务、资质互认等方面实现统一。
胡怡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这些重点区域税收数据变化,反映出国家战略实施效果明显。”京津冀新兴服务业发展亮点突出,五年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1.5倍和89.5%。长江经济带高端装备类制造业快速发展,五年间税收增长44.4%,比制造业平均增幅高18.9个百分点。
为支持政策先行先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自贸区,税收管理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在上海自贸区推出“办税一网通办”10项创新措施后复制推广,在4个自贸试验区推出“出口退税无纸化”等10项新增创新举措,将出口退税功能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2016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共实现税收收入4091亿元,远远高于全国税收增速。
本文来源: 地方税务局
14.10.2017 00:33
前三季度税收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助推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99237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同比增长10.地方税务局
砥砺奋进的五年 营改增五年铺就财税体制改革之路
在喜迎党的十九大的今天,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所产生的积极成效备受瞩目。数据显示,营改增推进五年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减轻企业税负1.地方税务局
完善税制 营改增助力财税体制改革
摘要:以营改增为“突破口”的税制改革,地方税务局
营改增促进税制更加公平
在市场经济中,地方税务局
北京地税“放管服”改革 措施实 成效好
“今年以来,北京市地税局全面推行自然人纳税人身份认证和实名办税。截至9月底,北京市共有79.地方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