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正式执行 美欧解除对伊朗制裁

18.01.2016  11:40

  1月1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街头,伊朗民众喜迎美欧解除对伊朗经济制裁。记者 赵明昊摄

  核心阅读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1月16日正式执行,欧美等国解除对伊朗相关经济制裁,将对伊朗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改变。在多方乐观对待的同时,也有分析指出,伊朗与美国恢复“正常关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双方依然互不信任。

  各方立场——

  “外交上历史性的成功”

  伊朗总统鲁哈尼1月17日发表声明称,伊朗开始执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掀开了伊朗与世界关系的新篇章。随着全面协议正式开始执行,对伊相关制裁将被解除,此举为伊朗保留了核权利的同时,还将为伊朗重振经济和融入全球发展铺平道路。“伊朗在‘专业且复杂’的谈判中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实力。”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6日宣布,证实伊朗完成开始执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必要准备步骤,这意味着该协议自当天起正式执行。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当天宣布欧盟解除对伊朗相关经济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当天签署行政命令,决定根据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要求解除对伊朗相关经济制裁。行政命令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是,不再冻结外国金融机构中的伊朗资产,这部分资产总额在500亿美元到1500亿美元之间,多数是伊朗石油出口的收入。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称,在协议达成之前,伊朗有可能在几个星期内制造出足够制造核弹的浓缩铀元素,然而现在,做这样的事情需要花费一年以上,而且国际检查人员将会知悉。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此举表明通过对话和外交手段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体现了各方在付出真诚努力后履行了承诺。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当天标志着伊核问题协议由承诺过渡到了执行阶段。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对此也表示欢迎,称这是“维护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一步”。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称这是“外交领域的一个历史性成就”,有利于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和冲突。至此,长达10多年的伊核问题迎来了“外交上历史性的成功”。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7日表示,成果来之不易,自去年7月达成全面协议以来,六国与伊朗为协议顺利起步执行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彰显了维护全面协议的政治意愿和坚定承诺。中方将继续同各方一道,共同为推动伊核问题的全面、长期和妥善解决做出新贡献。

  压力缓解——

  资产解冻和贸易复苏

  制裁解除后,伊朗在海外被冻结的约1000亿美元账户将解冻。伊朗央行行长赛义夫表示,随着对伊制裁的解除,伊朗有望收回326亿美元资产,并重新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这些制裁解除后的收益,都将有助于缓解伊朗面临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困境。

  伊朗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在全球排第四位,但受西方制裁影响,伊朗日均出口原油被限制在120万桶。伊朗石油部副部长阿米尔·扎马尼尼亚17日表示,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已准备好在西方经济制裁解除后,将日均增加50万桶原油出口量,未来出口还会进一步提高规模。路透社指出,伊朗将逐渐恢复与世界的正常贸易联系,首要影响将会体现在全球石油贸易上,伊朗将把主要出口目标对准亚洲增长最快的石油市场——印度,以及欧洲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及希腊。

  美国方面16日表示,对伊朗解除的仅仅是与其核项目有关的制裁,美国以支持外国武装、人权等名义对伊朗的制裁仍然有效。美国财政部新闻办公室称,美国对伊朗解除的部分制裁主要针对外国实体以及美国实体驻外分支机构,涉及金融、能源、石化、航运、汽车等领域。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包括银行在内的美国实体机构以及个人依然禁止与伊朗进行交易。

  伊朗官员透露,该国民航机队共有248架飞机,平均机龄为20年。伊朗运输部长阿巴斯·阿洪迪日前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伊朗计划在制裁解除后,从空中客车公司购买114架飞机。德国新闻社称,随着伊朗经济的复兴,欧洲的工业都能从中明显获益,德国期待与伊朗建立政治和经济合作方面的优势。眼下,伊朗亟待振兴其工业制造业、汽车行业、建筑业,乃至水资源管理和医疗保健业等,这对整个欧洲来说都是个契机。

  关系恢复——

  将来未必会一帆风顺

  有分析认为,尽管伊朗开始正式执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但伊朗与美国恢复“正常关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两国间仍有诸多分歧有待进一步解决,双方依然互不信任。《纽约时报》就评论说,美伊关系的改善远远谈不上有一个确定的前景,两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敌对状态,现在美、伊内部都在就伊核全面协议的遗产、美伊关系正常化的前景进行政治角力。比如,奥巴马通过行政命令解除部分对伊朗的制裁,就引起了共和党人的不满。

  哈佛大学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曾作为国务院高官参与对伊朗的制裁,他认为:“对伊朗核谈判全面协议的批评将继续存在,美国会有人认为对伊朗让步太多,但是未来10到15年,美国可以成功通过外交而非战争的方式,有效冻结伊朗发展核武器的野心。”

  伊朗德黑兰大学世界问题研究所所长马兰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协议将来执行过程中未必会一帆风顺,各方仍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实际行动。有关美国意图对伊朗弹道导弹实施新制裁的做法,或将成为影响协议执行的一个不利因素,美国应当秉持更为稳健的对伊政策,这将有助于两国建立信任,在地区事务中展开进一步合作。

  欧洲政策中心高级政策研究员阿曼达·保罗向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欧盟对伊朗制裁解除,将会为双方提供一个从目前的遏制性政策转向建设性合作的机遇,只要双方报以真诚的合作意愿,没有哪个领域的合作是不可能实现的。

  保罗认为,欧盟应该采取更积极地与伊朗合作的战略,包括在德黑兰开设欧盟代表处,全面推进双方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层面的交流。这些合作包括在地区安全议题上的合作。伊朗在中东的地缘政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行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英国和法国应该欢迎伊朗加入到打击恐怖主义的日内瓦对话中来。同时,欧盟和伊朗在打击阿富汗的恐怖组织以及毒品犯罪方面也有合作的可能。

  但也有分析指出,考虑到欧盟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其他海湾地区国家的关系,要与伊朗建立起全面的,相同水平的合作关系并不容易。(记者徐伟、冯雪珺、刘栋、张朋辉)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陈思南 FN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