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六成电脑刺绣机用上北京智能芯

18.04.2016  09:40

  高价进口纺织电控设备,再低价出口加工成品,曾是中国纺织行业难以承受的伤痛,直到国产电控设备崛起。如今,国内市场上80%的电脑刺绣机都搭载着北京大豪生产的电脑控制系统,国际市场占有率也突破60%。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生产大数据的应用,北京大豪又成为开拓“互联网+”的排头兵。机器联网跟踪、远程诊断维护、工厂订单管理,大豪智能工厂系统让每一台刺绣机都变成了一个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智能终端。

  创新科技老行业注入新活力

  在北京大豪的研发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批样机进行最后测试。与家用缝纫机不同,眼前的电脑刺绣机如一条霸气的长龙延伸开来。数十个机头在同时绣作,高速换色,自动换底线,偌大的测试间里只能听到机针轻击布料下钢板的嗒嗒声。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机器就绣出一个金片构成的苹果图案。背包上精致的品牌徽标、裙摆上层叠的蕾丝花边、童装上生动的毛巾小熊……即使是《秘密花园》里繁复的图案花纹,对电脑刺绣机而言都不在话下。

  但整个纺织业的生存境况并非如电脑绣花般轻松。劳动力成本攀升、产能过剩、需求不振的困扰,让缝制设备行业的产销规模持续萎缩。

  “中低端设备产能过剩,高端设备供应紧缺。”在大豪科技工缝机事业部技术总监胡文海看来,发力科技创新,才能在供给侧改革浪潮中站稳脚跟。多年来,大豪科技结合首都产业发展的特点,选择了专攻核心控制系统的差异化经营之路。

  这边绣着图案,那边的高清触屏操作头上同步显示着绣作进度。装上“大豪芯”的电脑刺绣机,内存存储的花样能达到800个,存储针数多达1亿针。只要轻触一个按钮,就可以同时更换整台机器的底线线芯,生产效率提高了20%,绣工也更省力。

  搭载上大豪的针织横机电控系统,一只时下最流行的裸足运动鞋鞋面,只需30分钟就能“”好。去年上半年,大豪公司销售收入3.51亿元,净利润高达1.02亿元。抢占行业技术高地,以资源的低消耗换来高产出高收益,这为北京传统行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成功上市从小渔村走向世界

  去年4月22日,大豪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这在全国缝制机械电控企业中是第一家。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台机器卖出去时的场景。”谈起草创时期的艰难,大豪科技董事长郑建军记忆犹新。

  北京大豪的前身是一轻集团研究所的电脑刺绣机课题组。1987年12月31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电脑刺绣机成功问世。“第一朵花绣出来了!”作为传统的刺绣大国,中国也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刺绣技术。

  但样机完成,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大规模产业化才是真正的考验。“大家都觉得国外的机器贵,新研制出来的国产设备,又都不放心。”郑建军说,直到1989年,第一台电脑刺绣机终于卖到了福建石狮。在与金门岛遥遥相望的一个小渔村里,四户人家凑钱合买了一台机器。“我们几个技术员就住在一户杨姓人家里,一待一个月,天天调试机器。”对于这第一个吃螃蟹的客户,郑建军难以忘怀。“我们承诺这台机器终身免费维修,免费升级换代,之后一分钱都不再要。

  随着上市成功,大豪将保留优势产能,并逐步开辟新的生产基地。除了纺织缝制设备,大豪的数控系统还将横向延伸,朝着其他数控程度低的行业开拓。

  赶日超德打造智能工厂

  从海关数据看,2015年全国进口的电脑刺绣机仅为450台左右,国产电脑刺绣机已经达到4万台。

  随着北京大豪等国产品牌的崛起,德国机器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日本机器的产量也从最多时的六七千台锐减到几百台。

  每年缝制设备的国际展会,海外厂商的展品还是老三样,大豪却依然在不断创新外观、提升性能,以跟上企业改造升级的脚步。目前大豪的电脑刺绣机最快达到每分钟1500转,数据指标已经全面超过进口机器。

  性能媲美进口设备,价格却低了一大截,大豪的电控系统如今几乎成了刺绣机整机厂商的“标配”。当全球制造加工产业向工业4.0时代迈进,大豪也为纺织缝制行业打开了智能工厂的大门。用互联网手段改造普通纺织工厂,是大豪着力解决的新问题。

  “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下载一个软件,机器联网管理、远程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监控等工作都能完成。”郑建军介绍,缝制加工也要快步迈入数字化生产时代。

  为了提升创新实力,大豪科技在研发环节高强度投入。2015年上半年,大豪科技研发支出3316万元,同比上涨28.79%,占同期营业收入的9.45%左右,远远超出全国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1.1%左右的水平。(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雪柠)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