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局长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报告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总体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讲话
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对“十二五”时期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从而使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每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持同步,协同推进。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全民健身事业经历了飞跃式发展,从体育行业的系统部署上升为国家战略,取得了长足进步。
《计划》规定,“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体育总局从去年起启动了《计划》实施效果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各级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水平,总结《计划》中所提出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效果,探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途径和措施。有关评估结果我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计划》实施效果明显
“十二五”时期,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上升,截至2014年底,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3.9%,比2007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城市居民达到19.8%,农村居民达到9.5%,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6.7和5.4个百分点,超过《计划》中32%的预定目标;(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有所提高,根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我国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9.6%,比2010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三)全民健身“三纳入”(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基本实现。
二、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围绕《计划》中提出的“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一总体目标持续发力,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一)体育场地设施有较大幅度增加,通过五年来彩票公益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中心等健身场地设施的转移支付投入,截至2013年底,全国体育场地数即达169.46万个,至2015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至少达到1.57平方米,超额完成《计划》提出的“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的目标;(二)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三)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四)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4年底,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超过170万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2万人;(五)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惠及城乡居民。
三、《计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全民健身发展依然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地区间、城乡间和人群间。(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尚需完善。(三)公共财政的投入依然较低。(四)体育社会组织有待发展壮大,参与全民健身的社会力量动员不够。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运用好评估报告的结果,特别是对准评估中梳理和提炼的重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合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切实做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研制工作。不断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需要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十三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努力做好包括全民健身事业在内的各项体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