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超七成家庭感觉幸福
3月27日,2014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成果在北京发布。该项调查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指导下,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组织实施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大多数家庭感觉幸福。2014年家庭幸福感要比2013年高出0.61分,增加幅度达9.78%。全国感觉幸福的家庭比例超出七成,其中城镇感觉幸福的家庭比例超出八成,比农村感觉幸福的家庭比例高出近一成。健康状况良好、社会交往融洽、社会信任度高、拥有较高安全感、家庭收入较高以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家庭幸福感较高。健康、和睦、安全、小康成为城乡居民的共同追求。
城乡家庭幸福感显著高于2013年
调查结果显示,相比2013年,2014年城乡家庭的家庭幸福感均显著提高。其中,2014年城镇家庭幸福感标准化得分为6.95分,比2013年(6.28分)高出0.67分,提升幅度为10.67%,略高于全国平均提升幅度;农村家庭幸福感标准化得分为6.73分,比2013年提升9.76%。
值得注意的是,感觉不幸福的家庭主要集中于孤寡和患病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空巢家庭、留守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单亲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专家分析,从2014年调查可以看出,因党和政府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改革措施,尤其是各项民生和社会保障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感觉不幸福的家庭比例得以显著降低。
住房状况和信任关系对家庭幸福感影响显著
调查结果表明,住房对家庭幸福感提升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拥有住房、公平地获得住房和拥有更好的住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家庭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其中,对居住地、居住社区的评价越积极,家庭幸福感越高;住房来源具有福利色彩、住房面积越大、有近期购房计划的家庭,其家庭幸福感越高;外来人口越想通过购买住房而留在本地,其家庭幸福感越高。
在信任关系方面,民众对政府持信任态度的比例达到80%以上,政府符合民众的“好政府”预期;民众对居委干部、对医生的信任度均达九成左右。商人或商业组织、外来人口、陌生人、网络信息等获得的信任度则相对较低。
中国社科院王磊博士表示,这种反差说明“信任危机”确实存在,主要是民众对某件具体事情或某类人群或组织的低信任度。专家表示,应充分利用民众对居委、对政府信任的长板优势改进社会氛围、改善商业环境、整顿网络平台以不断提升短板的高度。
积极发展家庭战略成为共识
实施积极家庭发展战略,完善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成为专家组共识。
“一些影响家庭发展又事关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政策急需建立完善。”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姚宏文表示,对家庭最大扶助莫过于重塑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引导家庭增进亲情与和谐关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互信、互动、互助,提高家庭解决自身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项目组专家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建议,建立覆盖城乡的家庭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比如,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健全家庭抚育功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帮助生活困难家庭脱贫致富,提高居家养老看护能力,促进健康老龄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李建栋博士则建议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家庭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维护家庭在流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专家们还建议,加强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解决好住房困难群体居住问题,同时要关注特殊困难群体。“政府应积极探索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卫生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老年人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空巢家庭、农村留守家庭、受灾家庭、‘失独’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姚宏文说。
编辑:aly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