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基本完成 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21.12.2014  13:50

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北京市统计局局长 王文杰

2014年12月21日

  我代表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向大家简要通报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果。

   一、经济普查的目的和主要工作过程

  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三经普”)主要目的是调查本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查实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全面更新和维护可视化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本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挥智库和参谋助手的作用。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全市辖区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情况等。 

  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普查准备、登记验收、数据汇总与评估等阶段的各项任务,现已进入数据发布、资料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阶段。 

   二、经济普查的主要特点 

  (一)高度重视,组织有力 

  今年1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郭金龙书记陪同下,视察了北京市三经普现场登记工作,提出了普查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的要求;王安顺市长、李士祥常务副市长等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普查重大问题,部署全市普查工作;42个成员单位的有关领导深入到53个街道(乡、镇)和70多个普查区指导工作,并两次带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二)完善方案,体现特色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落实国家要求、体现北京特色”的部署,在国家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增加了反映重点功能区域发展状况、反映首都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和反映首都自然环境及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 

  (三)创新手段,提升效率 

  此次普查全面使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采集数据,做到即拍即录、即录即审、即审即传,实现了国家、市级、被调查单位三方数据实时共享、实时共审。同时,通过PDA将数据传输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在任意指定范围内进行汇总数据的查询功能。 

  (四)严控质量,真实可靠 

  全市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一是积极强化数据源头质量,联网直报单位参培率及单位实际登记率均达到了100%;二是登记期间宣传、执法多方保障,全市经济普查社会知晓率达到93.2%,先后发送各类法律文书70822份;三是努力保证数据最终质量,北京普查数据综合差错率2.4‰,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三、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成果  

  (一)查清了主要总量指标 

  普查登记结果显示,201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63.1万个,比二经普增加25.3万个,增长67%;产业活动单位8.6万个,比二经普增加3.1万个,增长55.8%;个体经营户62.8万户,比二经普增加6.2万户,增长10.9%。 

  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111.3万人,比二经普增加294.5万人,增长36.1%;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24.8万人,比二经普增加3.2万人,增长2.6%。 

  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资产总量122.1万亿元,比二经普增加57.4万亿元,增长88.8%。 

  (二)查清了主要经济结构 

  法人单位分产业看,第二产业5.2万个,占法人单位总数的8.2%;第三产业57.9万个,占法人单位总数的91.8%,比二经普上升5.2个百分点。法人单位分行业看,数量位居前3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19.1万个,占30.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5万个,占21.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1万个,占11.3%。法人单位分区域看,首都功能核心区8.2万个,占13%;城市功能拓展区35.1万个,占55.6%;城市发展新区14.7万个,占23.4%;生态涵养发展区5.1万个,占8%。 

  从业人员分产业看,第二产业216.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9.5%;第三产业894.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5%,比二经普上升5.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分行业看,数量位居前3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147.8万人,占1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1.7万人,占12.8%;制造业138.5万人,占12.5%。从业人员分区域看,首都功能核心区202.6万人,占18.2%;城市功能拓展区595.6万人,占53.6%;城市发展新区246.9万人,占22.2%;生态涵养发展区66.2万人,占6%。 

  资产总量分产业看,第二产业5.1万亿元,占总资产的4.2%;第三产业117万亿元,占总资产的95.8%,比二经普下降0.3个百分点。资产总量分行业看,数量位居前3位的是:金融业87.3万亿元,占7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8万亿元,占9.7%;房地产业4.7万亿元,占3.9%。资产总量分区域看,首都功能核心区87.2万亿元,占71.4%;城市功能拓展区29.1万亿元,占23.8%;城市发展新区4.9万亿元,占4.1%;生态涵养发展区0.9万亿元,占0.7%。资产总量分注册类型看,内资116.7万亿元,占95.6%;港澳台商投资1.7万亿元,占1.4%;外商投资3.7万亿元,占3%。 

  (三)查清了中小微企业情况 

  2013年末,全市有经营活动的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42.5万个,比二经普增长73.3%;吸纳从业人员568.2万人,比二经普增长17.4%;拥有资产15.9万亿元,比二经普增长52.7%。 

  (四)查清了首都特色经济发展状况 

  此次经济普查,除获得了反映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详细资料外,还获得了反映首都特色经济发展特征的一手数据,包括总部经济、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和能源消费等反映首都特色经济的发展情况。 

   四、五年间经济发展成就 

  (一)资产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普查结果表明,全市法人单位资产总量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在总资产中,地方单位资产总量所占比重24.7%;中央单位资产总量所占比重75.3%。 

  (二)双轮驱动作用日益增强 

  一是科技创新驱动呈现积极变化。从投入情况看,2013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1185亿元,比2009年增长77.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6.1%,位列全国第一;从产出情况看,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对全市工业和服务业效益提升带动明显。 

  二是文化创新驱动作用不断增强。与二经普相比,在文化创意产业9大领域中,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和旅游休闲娱乐3个领域收入增速较快,分别比二经普增长7.3倍、1.8倍和1.4倍。 

  (三)特色经济形成三大板块 

  一是总部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3年,总部企业及在京下属分支机构3937家,拥有资产82.7万亿元,占全市法人单位资产总量的67.7%;吸纳从业人员309.8万人,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27.9%。总部企业超7成集中在朝阳区、海淀区、西城区和东城区。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2013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法人单位943家,主营业务收入3791.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3%,同比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5.5个百分点。 

  三是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对重点行业的发展贡献日益突出。2013年,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40.2%的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创造了全市高技术制造业9成以上的收入和利润;以15.9%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创造了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8成的收入和9成以上的利润;以14%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创造了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近7成的收入和近5成的利润。 

  (四)结构调整呈现三个变化 

  一是内部结构更优化。与二经普相比,2013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36.5万个,增速高于第三产业法人单位31.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引领作用尤为突出,2013年,金融业单位3811个,增速高于第三产业1.2倍;利润总额1.1万亿元,增速高于第三产业4.3倍。 

  二是新兴业态成亮点。2013年,全市电子商务销售金额7658.8亿元,比二经普增长3.6倍;电子商务采购金额5068.7亿元,比二经普增长1.5倍。 

  三是发展方式更集约。2013年,全市每万元GDP能耗0.415吨标煤,比二经普下降23.7%,处于全国领先地位,5年间以年均3.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8.8%的经济发展。 

   五、普查后续工作安排  

  此次普查获取了大量反映市情市力状况的基础数据,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是十分重要的公共资源。下一阶段,我们将着力做好三经普数据的发布、开发和利用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本市将分两个阶段逐步开展经普成果发布工作。从今天到年底为第一个阶段,主要以通报会形式发布《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4号)的主要内容。除今天发布第1号公报外,后续还将发布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服务业主要数据以及首都经济发展特征主要数据等2-4号公报。届时,还将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等部门,就本市产业结构调整、首都特色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解读。2015年1月初至全国“两会”前为第二个阶段,将结合近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和2014年全年经济发展数据,反映近年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经济普查数据为研究新常态下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特别是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精神提供了宝贵资料。一方面,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撰写发布一批分析报告进行系列解读。另一方面,将发挥首都专家资源优势,研究事关首都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北京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基于首都功能定位的北京产业空间布局问题、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等,目前,这些研究工作已在进行中。 

  此外,我们将积极推进普查资料共享共用,创新数据公开方式,除编辑出版普查数据摘要、经济普查数据年鉴等常规资料外,将开发拓展可视化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方便用户查询和使用普查数据,通过统计门户网站和《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公开三经普数据,及时向社会提供普查成果,最大限度地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普查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