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建议情况综述

17.03.2015  21:58

  “每晚都睡不安稳,做梦都在录入:修改议案建议目录,整理代表的建议……”在和议案组的工作人员交流时,记者为他们的工作态度为之感动。

  3月12日12:00,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建议提交截止日期。当晚,工作人员就把数据整理出来,将代表建议全部理清分类,归纳得整整齐齐。“搞完一看,凌晨2点了。”13日一早,当记者询问代表建议收集情况时,工作人员郑家明告诉记者,会议期间,重庆代表团有47名代表共提出建议173件,其中全团建议1件,即《关于支持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议》。

  据悉,今年人代会上代表所提建议绝大多数有情况、有分析,提出的意见建议明确具体,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其中:涉及法治建设的35件,占20.2%;涉及经济发展的31件,占17.8%;涉及“三农”的23件,占13.3%;涉及教育科技的21件,占12.1%;涉及民生改善的16件,占9.2%;涉及医药卫生的15件,占8.6%;涉及文化建设的10件,占5.8%;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10件,占5.8%;涉及环境保护的8件,占5%;其他方面4件,占2.2%。

  建议“一升一降”,代表履职能力增强

  “会议期间,重庆代表团全体代表认真履职,积极向大会提出议案、建议,表现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担当。”代表团议案组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副主任余亚东介绍,代表提出的建议呈现“数量减少,质量提高;高度关注法治建设,聚焦经济发展;与代表本职工作结合更紧密,更接地气”等特点。

  数据分析表明,会议期间,重庆代表团代表人均提出建议2.98件。与去年相比,建议减少38件,同比下降18%。较好落实了全国人大关于议案建议重在质量,不追求数量的要求,代表团议案建议呈现出整体数量下降,质量上升“一降一升”的好局面,得到了大会议案组的肯定。

  据悉,今年重庆代表团代表议案建议没有一件被大会议案组退回要求补充或完善。质量较高还体现在议案建议内容上,如全国人大代表参与会前集中视察,并结合个人深入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铁路货运通道与渝新欧铁路实现无缝对接的建议》、《关于扶持国家级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等一系列建议,为深化国家发展战略建言献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抓住依法治国和经济建设两个重点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代表们高度关注法治建设,与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相关的建议增幅较快,共提出35件,排在第一位。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两类建议占建议总数近40%,这体现出代表们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围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住依法治国和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提出议案建议,符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符合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此外,代表建议与代表本职工作结合更紧密,更接地气。今年,代表提出的建议,大多结合本职工作或擅长和研究的领域形成。如医药卫生、教育科技和文化界的代表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46件建议,所提建议大多关注基层和一线。如《关于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的建议》、《关于保护绣娘群体的建议》和《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深入推进课程整合的建议》等。

  代表建议更接地气还体现在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两类建议共33件,大多直接来自于田间地头的调研。如《关于重视西南贫困山区弃耕撂荒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贫困山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建议》等。而《关于将江瑞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关于支持重庆万州发展汽车产业破解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难题的建议》等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全国人大代表联系区县市人大代表联系组制度,由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所联系区县的市人大代表联系组视察调研后提出。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