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人大】从苏州街到苏州: 让青春扬起红色风帆

08.01.2018  19:30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在这方精致的人大校园,每天的朝阳都迎来新的惊喜和感动。 银杏林中漫步暇思的银发教授,深耕学术发人大之声 的长江学者, 一勺池畔朗声诵读的年轻学子, 运动场边如风跃动的迷彩身影, ……有些人来了,有些人离开,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但 这些风景一直在我们身边,镌刻在每个人的人大记忆里。 一流创建、 智库献策、 红船领航、 百村调研、朋辈关怀、社会服务…… 有太多人,值得致敬;有太多故事,值得分享。

本学期人大新闻网继续推出《光阴人大》系列稿件,讲述 一段难忘的光阴故事 ,通过身边的他们汇聚人大精神、传递人大力量。 本期为光阴人大46期,为您讲述苏州校区组织两地学生骨干开展创新型党建与思政教育活动。

12月22-24日,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调研实践系列活动,校本部师生奔赴苏州校区观看爱国话剧《我的兄弟在1919》,与苏州校区师生就党建工作、宣传工作、团学工作深入开展座谈,并一同赴上海、浙江嘉兴红色教育基地,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重温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程。系列活动创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形式,拉进了学校本部和苏州校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两地师生交流,对中国人民大学探索创新型党建与思政教育活动具有非凡意义。

观·百年故事

苏州校区学生原创话剧 我的兄弟在1919》公演

12月22日晚,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原创话剧《我的兄弟在1919》在苏州独墅湖公共学院报告厅上演。苏州世纪明德文化科技园负责人、苏州校区学生事务部主任刘甡,苏州校区党群工作部主任靳兴初,苏州校区办公室主任袁少暐,校团委副书记邢姝参加活动。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和校团委组织部分学生党建骨干与苏州校区师生共同观看演出。

话剧以相距百年历史的两代青年人旅法求学故事为素材。100年前,热血爱国的进步青年主动承担起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在国内开展爱国运动,创办爱国报刊,为中华崛起而奉献青春,甚至是生命,最终带着使命和愿景赴法学习先进知识报效祖国。

100年后,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并在新时期的赴法留学过程中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话剧生动表现了两代青年人的爱国热忱与报国壮志,以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贡献中国力量”的决心。两代青年怀抱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让现场师生们感动不已,随着剧情的起承转合,观众席不时爆发出掌声。

剧终谢幕后,话剧的主创团队及演职人员与前来观摩的学校本部师生进行了交流,苏州校区艺体中心主任闫碘碘主持交流会。

话剧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创作及演出过程中的体会与感受。谈到创作初衷时,主创团队表示,话剧中表现的青年人在重重阻挠之下攻坚克难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他们希望用100年前热血爱国的进步青年为中华崛起赴法学习的故事,激励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在赴法留学过程中勇敢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袁少暐认为,该剧在创作中融合了苏州校区的办学特色和青年人的理想担当,传递了青年人为了国家振兴,远渡重洋学习先进知识,学成归国后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

前来观摩的学校本部师生对该剧演出表示祝贺。邢姝表示,话剧展现了青年人的热血和担当,弘扬了正能量,用“青年人写剧本,青年人演话剧,青年人观看”的方式达到了文化育人的目的。

校团委社团部部长范维晨认为,该剧在立意上弘扬了青年人的爱国之情和使命感;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两个时代、两群年轻人的故事相互交融的方式,增强了表现效果和启示作用。

靳兴初表示,这种将校区办学特色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性表演方式,是校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模式,也是校区党、团、学工作联动发展的成果体现。他对学校本部师生观摩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表示感谢,并期待与本部师生有更多深入交流的机会。

据介绍,《我的兄弟在1919》由2014级苏州校区话剧团学生创作,并于2015年首次在苏州校区公演。

寻·红船精神

学生党建骨干共赴上海、嘉兴调研 重温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光辉历程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由校本部和苏州校区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党建骨干组成的调研实践团队沿着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人民英雄纪念塔——嘉兴南湖红船及革命纪念馆的轨迹,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12月23日下午,调研实践团队师生与苏州校区师生代表共赴上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塔,并展开相关主题调研。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黄浦区黄陂南路374号召开,后来因为敌特分子阻挠转入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次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坐落于外滩黄浦公园内,建成于1993年,目的是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调研实践团队师生在参观过程中对周边群众展开了主题为“如何提升红色主旋律影响力”“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感召力”的调研活动。活动结束后,师生们表示深受感触,要时刻不忘初心,矢志奋斗。

24日,调研实践团队来到了浙江嘉兴南湖,参观了南湖红船和南湖革命纪念馆。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今天的南湖风景如画,已没有革命年代激荡的风云,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先辈们曾经历的苦难和报国为民的决心与勇气,更不会忘记在这小小红船播下的革命火种和开启的跨世纪航程。在参观过程中,调研实践团全体师生在党委组织部何俊的带领下,于南湖湖畔重温入党誓词。

三天的调研行程虽已结束,但爱国话剧激荡起的青年热血,从中共一大、二大会址领略到的初心和使命,从嘉兴南湖继承的“红船精神”,将永远留在调研实践团全体师生的心里,引导着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使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再仅仅停留于书本、理论,而是入脑入心,激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指导实践、凝聚力量。

谈·交流学习

两地师生针对党建、团学、 宣传工作畅抒己见

12月23日上午,实践调研团队师生与苏州校区师生就党建工作、团学工作、宣传工作分别展开座谈。

在党建工作交流会上,党建促进会各部门负责人就各部门开展的工作进行具体介绍。历史学院2016级考古文博硕士班党支部的党支书孙锐同学详细介绍了支部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苏州校区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提出了相关问题并探讨交流,如“如何提高党员参与组织生活会的积极性”“对于党员分散在各地的党支部应如何开展组织生活”等。据此,党建促进会的师生们提出了“提高党支部的影响力、凝聚力才能有吸引力”“加强党员之间的线上交流,运用好新媒体手段开展组织生活”等建议。

在团学工作交流会上,苏州校区研究生会、学生会、艺术团、社团联合会、江南通讯社就近半年的工作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校团委副书记邢姝认为,要充分发挥苏州校区地处江南的地理优势,推动两地学生骨干增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苏州世纪明德文化科技园负责人、苏州校区学生事务部主任刘甡表示,希望能够加强苏州校区与本部之间的两地联动,欢迎本部师生来苏州校区进行交流,同时让校区更多学生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及荣誉感。

在宣传工作交流会上,双方就报纸的美编、公众号的设计、学生记者的培训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会上还交流了学校新闻网、校报、新媒体中心的工作流程及经验,并分享了学生组织如校报记者团、广播台、网络新闻社的部门设置、组织管理、人员招募、日常培训等各方面工作经验。

光阴人大》专题第46期团队

编    辑:文盈盈

文    字:刘宜卫 文盈盈 郑钰 李欢

美    工:文盈盈

图    片:湛超越 刘丹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