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张立文:镜如明月 察知求实

29.01.2018  14:04

    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  资料图片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皎洁的明月如镜一样飞临到朱色的宫阙,尽显其美丽的光辉。月亮升起放射出丝丝清光,犹如美女打开玉匣子而露出新镜来,以照出人间的百事百态。年鉴便是这照出人间某年某月某日百事百态的明镜。它不是扭曲世事百态的“西洋镜”,而是包容、平等、公平、正义、和平、合作、共赢的中国光明之镜。

 ·壹·

所谓年鉴,是指观照、鉴察、识别、借鉴、警诫某年来各方面或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具有纪念性、标志性、代表性、符号性的融突而和合的成就、成果、事件、实践、活动的状态、情况的概括、搜集、选择、统计,以平等、公正的原则,彰显其实际,而不遍蔽、偏颇的汇总。

 ·贰·

年鉴如镜,镜如明月,皎洁明亮。若能时时勤拂拭,便能拨云去雾,种种隐讳、遮蔽、曲解、误判消除,便可照出一个真实的相。在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人际关系系统中,往往有一层浮云,把真相隐去。年鉴作为镜的智能价值,就在于恢复一个真相。《庄子》载:“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人生来是美的,人给他镜子,可照出人之美与不美;但人不相告便不知道比别人美。镜之所以可喜,由于其照人照物,义在无情,不管知与不知,闻与不闻,不以先知先见、囿知囿见,干扰照人照物,否则照出的便不是真相,要达到照出真相,符合时年百事百态的实际,还要不问怨家或亲家,照镜永远平等相待,不理私情、人情,便可拨云去雾,而无遮蔽、隐讳、造假、欺诈。这是年鉴的基础。

审察鉴裁,辨别真伪。年鉴对时年世事百态,与年鉴有关事或物、人或行,都应进行详细、周密审察,以识别真伪。《广韵·寝韵》:“审,评审也。”《尔雅·释诂下》:“察,审也。”《左传》载:“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杜预注:“察,审也。”孔颖达疏:“以情审察。”辨别真伪,是年鉴搜集资料、统计数字必遵照的原则,否则就丧失年鉴的价值与意义,这是年鉴的目标。

鉴貌辨色,察知求实。年鉴搜集、记载、汇总诸多人与物言论和行为活动的事与迹。《人物志》载:“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人的面色的变化表现于形貌,这是所谓精神外显的征验。精神外显于形貌,就像人的情感从人的眼睛向外流露。譬如仁(眼仁)是眼睛精气的凝聚,目光诚实,忠厚端庄。勇是胆的精气的凝聚,目光炯炯,强烈有力。通过这样鉴貌辨色的观察,便可认知其真实。如何鉴貌辨色?《人物志》载:“何谓观其感变,以审常度?夫人厚貌深情,将欲求之,必观其辞旨,察其应赞。夫观其辞旨,犹听音之善丑。察其应赞,犹视智之能否也。”怎么观察一个人的感情变化和态度反应,以审核其为人恒常的态度。人往往遮蔽形貌和真实的情感。如果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实貌真情,必须察知他言语的旨意和其应酬对答。审察其言辞旨意,犹能听出其声音善丑;察知其应酬对答,以看出他的智慧能否应对。如此,通过表面形貌、话语、声音、态度、应对等现象,以知其深情、善丑及智慧。年鉴对时年错综复杂百事百态的现象背后所隐去的真情、大量资料所遮蔽的真实意旨、文字言辞的字里行间所显露的真实意图,若能探其究竟,揭示其真情实貌,是为年鉴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功能,这是年鉴的原则。

得失兴亡,聪察鉴戒。年鉴对时年百事百态,其得失成败,以及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行为活动、人物事件,必加以考察、调查。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死后曾临朝而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以铜镜照自己,可以把衣服帽子穿戴端正,以符合礼仪;以历史的诸多经验教训为借鉴、审察,可以认识事件、国家兴盛和更替的原因;以人的行为活动、伦理道德、为人处事的是非、真伪、善恶为鉴别,可以明白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这是年鉴聪察、鉴戒重要的旨意。

以儆效尤,前鉴后图。让人自己觉悟而不犯过错,借鉴以往成败的经验教训,而后获得成功。《广韵·鉴韵》:“鉴,诫也。”《正字通·金部》:“考观古今成败为法戒者,皆曰鉴。”前鉴不忘,后图振兴。年鉴的重要价值就是启人以儆慎、警诫和戒惧,惩前毖后,以益后事,造福后人,这是年鉴的宗旨。

年鉴的内涵和智能价值,年鉴之所以为年鉴,是因为其所具备的条件、目标、原则、旨意和宗旨。上述这五个方面交感联通,智能相应。《淮南鸿烈》说:“物类相动,本标相应。”年鉴记载的百事百态都处在唯变所适的相动之中,相动而相应,使年鉴年年相继,中国和合学年鉴,生生不息。

·叁·

年鉴之所以具有智能价值和现代价值,是因为它具有历史的记忆、时年的标志、人民的心声和理想的愿景。

历史的记忆。 年鉴虽是记载一年间百事百态的事实汇总,但它是现实史。一年一年的年鉴,便成为一部真情实感的历史记载,记忆这历史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年鉴就是以史为鉴,是为了察古知今;不忘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不忘苦难,是为了建设美好;不忘失败,是为了走向成功;不忘成功,是为了砥砺前进。

时年的标志。 年鉴记载、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的百事百态,是某年月日的符号、志号,它标记着其时的核心话题、时代精神。核心话题体现其时年的意义追寻和价值创造,对核心话题的反复辩驳及阐述,体现了其时需要化解的人们所面临的种种冲突和复杂危机,标志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时代精神具体蕴含在时年之中,时年是与往古、现今、未来的三维时态相关联,是置于其中的,因而时年的人与物的百事百态不离往古,亦连接未来,前因要知,后果要识,未来要明。“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唯有将时年的百事百态予以标记,或标志,才能体认顺逆。《集韵·志韵》:“志,或作识。”标志是一种认识的方法。五代时徐锴《说文系传·木部》:“标之言表也。《春秋左传》谓路旁树为道表,谓远望其标以知其道也。”在路旁边树立一种标志,知道路通向哪里,犹今公路旁路牌,标识到什么地方,及其路程。王羲之的孙子王桢之,任侍中、大司马长史,当时桓玄为太尉,朝臣毕集,桓玄问桢之:“我何如君亡叔?”桢之回答:“亡叔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座皆悦。标是榜样。换言之,时年与该年鉴有关的事与物、人的行为活动有教育、楷模、榜样意义的应当在年鉴中标志出来,这是对其的思念、纪念,以继承其好人好事的传统。

人民的心声。 年鉴所记载、记录、标志、标识、标举、榜样等是心志、心意、心思的显示、表现和反映。年鉴反映、体现人民的心声,就是要寻求、追究时年百世百态中人民心底的声音、要求、愿望,这些要求、愿望,既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为以后的工作提出了任务,以及需要改革、修正、调整等的课题;亦为以后的工作、任务提出了要求,指出方向,引领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理想的愿景。 年鉴的三维时间,时年的百事百态的变迁发展,便可预示未来的愿景。理想是根据对时年事态的思考、分析,有根据地对未来事态发展的一种想象、思慕或希望、愿望,它是对事态全体、本质的内在逻辑演变的把握。这种把握是对事态逻辑发展的规则、法则的体认。愿是思念,《尔雅·释诂下》“愿,思也。”愿景的“”,《广韵·梗韵》:“景,光也。”《广韵·梗韵》:“景,明也。”《诗经》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郑玄笺曰:“景,明也……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愿景,就是思念、欲望、希望,一种光明前景的未来,犹当前思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希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合天下,这是年鉴理想的愿景。

 ·肆·

和合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构建的中国哲学理论思维形态,当时世界面临着一个物换星移的新世纪和新千年的到来,人人都惊异这百年一遇和千年一逢的难能可贵的时刻,我惊喜、期盼有这样的机遇。“机者如神,难遇易失”,故联想翩翩,夜不能寐,思考新世纪、新千年人们美好的愿景,便想到人类所遭遇的严峻的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心灵、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社会人文、伦理道德、精神信仰、价值观念的五大危机。如何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地化解此五大冲突危机,而进入“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之境,依据我的心路历程,对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体验和《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理论体系的建构,以及对《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的全面、系统的梳理,建构了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和合学,出版了《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上下卷)。在此之前的《新人学导论——中国传统人学的省察》中提出“和合型与完美型”的人格,并引用《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一大段话来论述和合学思想。该书于1977年拟好提纲、1988年撰就交出版社。为准备参加1990年“冯友兰哲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庆祝冯先生诞辰95周年”,我提交了《新儒学哲学与新儒学的超越》,专撰《和合学的建构》一节,以超越现代新儒学的“新理学、新心学、新气学,而创造出新的哲学理论形态”——和合学,并在会议上宣读。又于1991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在沟口雄三教授和岛田虔次教授主持下,在两校讲“和合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同年6月参加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召开的“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国际会议”上宣读该论文,引起很大反响,认为是新哲学理论形态的产生。后在各报刊发表多篇文章,从各个层面论述和合形上学、人文精神等。

和合学之所以是21世纪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因为提出了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以化解五大冲突和危机,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能够共生,互相尊重生命;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之间“和而不同”地共处;各国家、民族、宗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共同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共同站立起来,共同发达发展;人类应该以天下如一家的真情彼此相爱,这是和合学金规则。另是因为和合学的和平、合作体现人类共同的期盼,人类共同的意愿。和平才能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战争、动乱,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合作才能更快更大发展,在全球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大智能时代,不合作就会落后;唯有和平、合作,才能发展,才能获得共赢,这是世界的大势和大潮,谁都不能阻挡,谁阻挡就会被扫除出局。和合学不仅精准地体现了这大势大潮的精神,而且为这大势大潮的干扰、阻挡、冲突、危机设计了化解之道。再是因为和合学提出了和合天下、天下和合的价值理想,体现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此而言,和合学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体现,是时代精神精华的结晶。因此,编纂出版《中国和合学年鉴》是大众的心声和期盼。

(作者:张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原文刊于光明日报2018年1月27日11版)

原文链接:

[光明日报]张立文:镜如明月 察知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