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思源工程”2014年六校暑期实践成果分享会举办

28.10.2014  17:41

10月25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项目“光华思源工程”2014年六校暑期实践成果分享会举办。此次分享会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主会场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徐建国际报告厅。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六所项目高校的思源学员分别在北京、长春、上海、厦门、广州等地,通过网络视频分享了各自暑期实践的收获和感悟。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副秘书长梁范栋先生、永庚公益项目发起人朱伟人先生、项目捐赠方代表吕秀全先生、项目办公室主任王灿女士、Inter投资公司中国总监、新竹清华校友卜君全先生、“思源之友”张春生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项目首位校友导师沙云龙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处长宋大我;清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耿睿出席了主会场的活动。吉林大学公共关系处处长刘新荣、常务副处长贺强、副处长蒲韶华、冉军,学生工作部部长周春国、副部长刘雪峰、隋海娇;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书记高天、副书记孙冰心;厦门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宋友良;中山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林俊洪分别出席了各校分会场的活动,共同听取了同学们的汇报。分享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项目一期学员周东歌和二期学员李文俊共同主持。

主持人简要回顾了2014年“思源”项目的总体实践情况后,六校学员代表分别汇报分享了各自的暑期实践进展和收获感悟。不论是在陕西华县、云南耿马、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云南大理,还是广西百色,“思源”学员在为西部地区的孩子们送去知识和温暖的同时,也深入调研了当地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更深刻的体会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走过上海,广州、深圳等东南沿海发展前沿,“思源”学员们在直观感受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和时代脉搏的同时,也对创新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参访香港、新加坡,“思源”学员放眼看世界,进一步拓展了国际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计划的两期学员今年分别前往云南耿马和珠三角地区开展实践活动。其中,“求是思源”计划二期的学员们继续把精心准备的“SMILE微笑成长夏令营”带到耿马,并就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云南茶业发展情况、糖业发展情况、少数民族家庭教育观、少数民族妇女受教育情况、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等选题在当地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在往返近七千公里的长途跋涉过程中,在与耿马的孩子们真情互动的过程中,在深入乡村、直抵边境的调研过程中,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多民族的文化、淳朴的民风,也看到了西部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云南校友会的热情接待,四位校友导师讲述的奋斗故事,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一份深挚的校友情谊,和老一辈人大人身上“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的精神,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求是思源”一期的学员们奔赴东南沿海,在广深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对珠三角金融创新、创意文化、传媒经济、环保产业、社会工作、数据新闻六个角度的调研主题进行了调研。“一个个人的梦编织成了一座城的梦,一座座城的梦筑起了中国梦”,是同学们共同的感悟和收获。在行走、思考和分享的过程中,浓烈的本土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同学们心中萌发,“受助、自助、助人”的思源精神也深深植根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梁范栋副秘书长在随后的发言中代表基金会,对朱伟人先生、参与思源项目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他向与会者们简要介绍了光华基金项目,表示“未来的希望在于年轻人,需要年轻人去解决,需要深入到社会中”,基金会愿意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公益平台,希望同学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思源之友”张春生老师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与“思源”的缘分,勉励学员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生命之源、生活之源、人生之源,同时希望学员们培养良好品格。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计划聘请的首位校友导师,前新东方高级副总裁,现为朴新教育科技创始人的沙云龙校友从 “”和 “”两方面劝勉学员们既要“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又要面向未来、不断学习。

最后,永庚公益项目发起人朱伟人先生作总结发言,对思源学员们真挚的奉献,认真而投入的调研表示了高度肯定。他在讲话中表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身上的自我主义也逐渐滋长并暴露出来,人们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何把这些被割断的爱的链条连接起来,正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改变的。现在同学们通过受助与自助,使自己的容量越来越大,但更重要的是让全中国的年轻人一起成长壮大,希望“思源”的学员们能够成为一颗颗“点亮他人、点亮黑暗的角落”的星星之火,通过共同的努力,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充满阳光和活力,更加美满和幸福。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们在总结会上收获良多,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受助、自助、助人”的思源精神与“实事求是”的人大精神结合起来,勇于担当,与伙伴们一起,用思源之火照亮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