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发布 京津沪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29.11.2018  23:44

  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29日电 (记者 杜燕)《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报告2018》今天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天津、上海、浙江、重庆、江苏、安徽、四川、河南、河北,且京津沪多项指标领跑全国。同时,儿科资源将以区域协同均衡态势持续发展,社会力量将在儿童关爱保护专业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京津沪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该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编制,通过系统评价2017年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份儿童政策创新情况,以及分析判断儿童政策发展趋势,为各地加大儿童政策创新力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和权益保护快速发展。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天津、上海、浙江、重庆、江苏、安徽、四川、河南、河北。其中,东部地区占6席,中、西部地区各占2席。整体上,中国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31个省份排名整体稳定,呈现出东部地区较好、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较低但有亮点的局面,尤其是四川、甘肃等省份,近年来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排名持续升高。 

  报告显示,北京在医疗保障政策向儿童倾斜、规范儿童福利服务机构管理等一级指标排名均位列全国第一,在建立困境儿童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儿童关爱服务与保护机制等一级指标排名均位列前十,多项儿童政策领跑全国。 

  天津在建立困境儿童生活保障制度方面位列全国第一,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连续7年全国第一。 

  上海在推进教育公平与发展、医疗保障政策向儿童倾斜等方面排名前三,公办园拨款机制、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全国领先。 

  浙江在建立儿童关爱服务与保护机制、推进教育公平与发展等方面排名前三,在全国率先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 

  报告指出,分析2012至2017年儿童政策省级创新指数排名结果,半数省份儿童政策发展平稳,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各地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努力落实以及各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之下,增加了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策创新助推儿童保护体系建设 

  报告显示,儿童政策创新助推了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与保护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其中,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提标扩面向普惠型继续拓展,孤儿、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保障水平比上年均有所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向事实无人抚养等困境儿童扩展,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和营养改善福利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与保护体系建设全面展开,近半数省份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监护干预工作流程,22个省份完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转型升级,承担未成年人保护指导工作。 

  与此同时,儿童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26个省份出台奖补政策促进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西部地区走在全国前列;20个省份实施“9+N”免费教育推进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推进了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此外,31个省份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并轨,5个省份基本医保政策向儿童群体倾斜。25个省份落实贫困“两病”儿童专项救治工作方案。31个省份均已出台相关政策将儿童医疗康复服务纳入基本医保范围,残疾儿童康复政策覆盖范围和康复项目进一步扩展。 

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将全面铺开  

  报告显示,中国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将全面铺开,全国将建成一支由68万名兼职或专职儿童福利督导员组成的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专业工作队伍。同时,随着地方进一步推进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儿童主任和儿童之家的建设势必成为工作重点。 

  报告还称,儿童关爱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将快速推广,地方各级政府也将更加重视儿科资源的区域协同均衡发展,而社会力量将在儿童关爱保护专业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以及地方落实文件中,均对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出了政策鼓励,包括加快孵化培训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困境儿童托养照料、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服务等。(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