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文化民生保障基础——北京市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做法

28.09.2014  19:27

  公共文化事业是离我们百姓最近的事,也是百姓关注度最高的事。公共文化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如读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上网,从事文化活动等等。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使公民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并从中受益,有助于他们人生发展。公共文化包括:服务设施、资源、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等。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是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
  经过65年的发展,北京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率先建设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网络,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如何建好、用好、发挥好效能是需要我们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的。我们最重要的做法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文化民生保障基础,具体做法包括七个方面: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首都公共文化服务“1+3+3”政策体系出台进程,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进程。抓好主干,起草《北京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关规定》;强化标准,修改完善《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和《首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三个支撑文件;推进落实,制定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工作方案、2014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方案和实施方案、构建全市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制定《关于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工作方案》、《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配送体系工作方案》、《北京市文化馆服务配送体系工作方案》、《北京市公益演出服务配送体系工作方案》等。
   二是以示范创建工作为突破,提升首都公共文化建设水平 。总结推广朝阳区创建经验,认真做好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继续推进首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发布《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创建标准》。加强联动,完成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区域文化联动活动方案编制,组织监督指导朝阳区、东城区、海淀区、大兴区、延庆县开展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区域文化联动活动。强化督查,完成本市全国文化先进地区自查报告,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筹备2014中国图书馆年会,推进构建首都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三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首都文化民生保障工作。 摸清家底,完成我市16区县文化站的设施建设现状及其达标情况、村(社区)文化室设施设备建设现状与需求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的推进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达标率。抓好谋划,完成《北京市中心城文化设施专项规划》,研究第三方机构起草的《2013年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评估报告》,修改《关于加强本市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配套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把握关键,提升效能。加大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继续推进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数字化社区建设和电子阅览室建设;对首都图书馆、全市艺术院团等现有文化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升级改造数字文化社区平台,引入数字化云服务技术,打造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开展北京市第一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推进市级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北京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四是以公益惠民服务为支撑,保障首都市民基本文化权利。 继续推进全市“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开展免费开放补助、奖励资金申报工作。今年1-6月全市24个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476.5万人,同比增长18.2%。继续开展万场演出下基层活动。首都图书馆联盟积极整合北京地区的优质文化资源,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推进社会单位图书馆对外开放。2014年上半年全市112个通借通还点实现通借图书近306万册,通还图书近293万册,新办读者卡59583个。首都剧院联盟继续推出低票价演出,2014年推行低票价的剧场由23个增至36个。各大院团纷纷推出送戏下基层活动,春节期间中国评剧院在北京郊区县的演出从正月初一持续十六,共演出45场,上演剧目达20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推出名角领衔的精品剧目和折子戏,共演出18场。北京京剧院“每周一星”送大戏下基层活动由剧院“九大头牌”、“剧院中坚”、“青年领军”和“魅力新星”领衔,深受观众喜爱。创新服务方式,首图全新数字资源客户端——“首图读览天下”和“首图移动知网”正式上线。北京画院美术馆IPAD版虚拟美术馆应用程序发布,实现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展览的“永不落幕”。
   五是以群众文化活动为依托,整合全市优质文化资源。 以中国梦、庆祝建国65周年为主题,启动“2014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充分整合区县和相关部门文化资源,打造“市民是主角,社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的公共文化活动新格局。北京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辐射全国,北京地区第十六届群星奖获奖作品赴山东泰安、四川成都巡演引发强烈共鸣,舞蹈《梨花飞雪》、《都市白领》和音乐《北京印象》在重庆举办的“大地情深”——京津沪渝四直辖市“群星奖”优秀作品巡演中广受好评。市级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第三届“我爱北京——市民新春联欢会”,采取社会化动员、家庭化参与、专业化指导,让街道、社区的普通居民走进剧院、走上舞台,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了四场精彩独特的春节艺术大戏,吸引了上万民群众参与。“影像北京——共筑中国梦”北京市群众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巡回展人潮涌动。第四届换书大集吸引近4000名读者参与,交换图书3万余册。“和平杯”京剧票友北京赛区选拔赛、北京市第二届器乐大赛有序进行。
   六是以文化志愿活动为媒介,加强对首都广大市民的文化关怀。 领导带头,广泛传播文化志愿服务理念。在世界读书日前夕,郭金龙、王安顺等市领导前往首图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现场接受志愿服务培训,开展了近2小时的志愿服务。第六届北京文化志愿者“送福到家”活动温暖人心,双节期间,全市21个分中心近2000名文化志愿者深入社区街道、乡镇农村、基层单位,开展69项文化志愿服务。2014年百名文化志愿者连百村项目顺利启动,在大兴区8个街道、14个镇的5个服务点开展定点教学,让文化志愿服务扎根基层。“梦想起航——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关爱行动”启动,推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加强文化志愿者长效机制建设,在全市扶持一批示范性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夯实志愿者信息交流、平台共享、资源整合基础,加大志愿活动对外宣传力度。首都图书馆被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授予“邻里守望——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示范站。文化援疆活动成效初现,形成《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文化发展援助专项规划》,投入专项资金为和田地区更新硬件设施,邀请和田地区文艺院团进京参加“周末场”演出项目,组织文化志愿者赴新疆开展“北京文化志愿者边疆大展台”等主题活动。
   七是以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为牵引,提高首都市民文化鉴赏水平。 首届“阅读之城——北京读书计划”全民阅读公益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发动、组织市民参与荐书、读书活动,形成由北京市民推荐,经专家评审推出的“城市阅读书目”;设立“荐书台”和“取书台”,让市民利用便捷的现代科技方式获取电子书进行阅读。“首图讲坛”建设不断深入,截至5月底,共举办活动102场、超过2万名读者参与。北京交响乐团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高校、进基层、进部队,上半年完成“高雅艺术进校园”及下基层演出39场,精心编排的曲目,演奏加讲解的模式收到极好效果。北戏少儿戏剧场的“2014春夏演出季”共计演出20余场次,接待观众万余人,首届“少儿戏剧场风采”摄影作品大赛征稿火热进行中。北京画院的“2014年公共教育系列讲座”和“观展手记——‘人生若寄’齐白石手札展”讲座反响良好。针对特殊人群的普及教育活动更是深受欢迎,首图开展的中老年读者电脑技能培训为老年人带来活力。2014全新少儿阅读品牌活动“别样课堂在首图——书眼看世界”活动,选取世界经典儿童图书为小读者讲解,启发青少年阅读兴趣。2014年“打开艺术之门”青少年公益艺术节共上演68场演出,吸引逾8万人次观众走进“艺术之门”,30场演出观众爆满;艺术节的艺术形式非常丰富,涵盖交响乐、室内乐、合唱、歌剧选段、钢琴、京剧、昆曲、相声、杂技、儿童剧等;青少年公益艺术节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头内容,“民族瑰宝”和“戏曲古风”两大系列是其中演出场次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包括9场民乐演出,6场戏曲演出;艺术节还推出了8个特色艺术夏令营,活动报满率达100% ;20年来,艺术节在充分地考虑市民需求,延续打造京城文化惠民品牌,建立艺术素质教育基地做出了成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