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发布:北京市召开关于“贯彻‘七有’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新闻发布会

29.01.2018  13:41

  “租购并举”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2017年,我市按照中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2017年9月,我市出台《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作为衔接政府保障房与市场商品房之间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制度设计,采取产权共有方式,科学确定个人与政府利益分配机制,并实行封闭管理、内部流转,是我市支持无房家庭解决住房刚需的重要举措和长期制度安排,有利于实现住房制度设计对全体居民的全覆盖。自2017年9月30日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我市已陆续推出了位于朝阳区、顺义区等8个启动网上申购的共有产权项目,共计提供房源近7300套。

  在深入总结五片试点经验基础上,2017年10月,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工作的有关意见》,明确集体土地租赁房项目选址、申报主体、资金筹集、租赁模式等支持政策和管理机制,鼓励政府趸租作为公租房使用,全面加大租赁住房建设,多主体增加保障房供应。今后几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租赁住房供应,计划建设租赁住房50万套,并主要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安排。

  保障房建设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2017年我市保障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房6.55万套、竣工9.05万套、棚改安置房开工4.3万套,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5万套、6万套和4万套的目标任务。

  为加快推进保障房项目工程建设,2017年我市将保障房项目全面纳入“一会三函”审批改革试点,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建设进度全面提速。

  在全力以赴完成建设筹集任务的基础上,我市还积极推进试点创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一是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房,建设分配纳入全市计划统一管理,目前已筹集房源约12万套;二是鼓励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首批试点已开工5个项目、房源1.28万套,已竣工项目正陆续办理分配入住;三是加大企业自持商品房作为租赁房推进力度,加快培育市场供应主体,  截至2017年底,已推出27个企业自持租赁房项目,企业自持面积约143万平方米。

  为不断提高保障房建设品质,实现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2017年我市实施了全国首部公租房建设与评价地方标准,出台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导则,完成从保障房设计、建造,到评价、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全面推行住宅产业化和全装修成品交房。目前,全装修设计保障房已达2100万平方米;郭公庄一期等3个装配式建造公租房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通州马驹桥项目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保障房分配方式更加精准高效

  结合首都“四个中心”城市定位,在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基础上,我市创新多种保障方式,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切实增强首都城市的包容和温度。目前全市公租房项目已建设20万套,累计分配15.76万套,分配率78.8%。中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市场租房补贴发放实现十六区全覆盖,2017年新增家庭3500户,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000户目标任务。

  2017年4月,我市制定“新北京人”专项分配机制,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中拿出不少于30%的房源,面向符合条件的非京籍家庭配租配售。目前已推出“新北京人”公租房试点项目7个、774套,共有产权住房项目8个、2180套。

  为着力促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从2017年起,各区房源分配优先面向本区户籍或在本区工作的家庭,并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确定分配对象及排队规则。

  保障房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我市不断推进公租房和谐社区建设和动态监管工作的深入发展,深入完善以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人性化“五化”为标志的服务管理体系,确保保障家庭住得进、住得稳、住得安。

  在充分发挥市保障房中心市级平台运营优势基础上,我市积极培育和发展区级保障房运营管理平台,全面提升运营管理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已有顺义、通州、海淀、昌平、门头沟5个区成立了区级保障房专业运营企业。

  我市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作支撑逐步提高保障房后期服务管理水平。安居北京住房保障综合信息平台已正式上线,在全市公租房小区全面推行人脸识别系统,建立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动态管控体系,北京保障房服务监管手段进一步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迈进。

  核心区对接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

  我市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城市总规为引领,促进老城整体保护、棚户区改造、征收拆迁管理和住房保障工作有机结合,实现疏解与提升并举。

  近些年来,市住建委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市属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和在发展新区调配保障性住房等途径,多渠道筹集房源,共支持东、西城房源13.2万套,其中定向安置房7万套,并将城区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同步输出到城市发展新区,对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疏解非首都功能、降低核心城区人口密度和保护古都风貌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在昌平、房山、大兴、顺义发展新区集中选址建设4万套核心区人口疏解定向安置房,目前地上物拆迁基本完成,约8000套已具备开工手续。

  在棚改征收拆迁工作中,各项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动员、凝聚、服务、宣传群众的作用。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贯穿棚改全过程,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打造棚改征收拆迁全程阳光工程。通州小圣庙、顺义临河棚改项目分别创造了10天、15天内100%签约的“副中心速度”和“临河速度”。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五年供应150万套住房的要求,加强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持续强化有效供应和精准分配,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符合首都实际的住房保障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推动住房保障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住有所居,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