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到位,野生朱鹮数量增加分布扩展

13.01.2016  11:49

 

        朱鹮保护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史上最成功的范例之一,陕西省朱鹮保护成绩尤为突出。
  
  
  从上世纪80年代在洋县发现野生朱鹮以来,陕西省不断加大朱鹮保护力度,通过健全保护机制、开展宣传教育等措施,着力为朱鹮打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日前从陕西省林业厅了解到,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超过1380只。
  
  
  建立机制,让保护更到位
  
  
  陕西省紧紧围绕朱鹮繁殖与救治工作,在朱鹮保护区大力推行工作人员片区责任包干和社区村民共管机制。
  
  
  在朱鹮生存核心区洋县,汉中朱鹮保护区管理局将朱鹮活动区划分为东、西、南、北4个片区和县境外一个区,每区指定专人负责巡回观察当年朱鹮活动情况。在朱鹮繁殖期前期,保护区还和朱鹮繁殖巢树所有人签订保护协议,并指定片区管理员指导农户开展朱鹮繁殖监护工作。
  
  
  完善的管护机制保障了朱鹮的繁殖成功率,朱鹮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15年,洋县成功繁育新生朱鹮近400只,朱鹮保护区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超过1380只,分布范围由洋县扩展到汉中、安康、宝鸡三市12个县区。
  
  
  加强宣传,让保护更及时
  
  
  随着朱鹮种群数量增多,野生朱鹮病、伤、弱、死亡个体数量也同比例增长。
  
  
  经过朱鹮保护区工作人员的长期实践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野生朱鹮病、伤、弱、死亡个体中,幼鸟数量较多。90%的被抢救幼鸟个体无病伤,而是因饥饿造成体质弱被抢救。朱鹮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新繁殖的朱鹮幼鸟在繁殖期结束后没有摆脱依靠亲鸟喂食的习惯,成功捕食能力较差,基本处于“等、靠、要”的状态。而亲鸟在繁殖期过后或因子女多食物供应不及,或因大自然中食物量不足无法满足幼鸟需求,会自动减少给子女的喂食次数和喂食量,直接导致一些朱鹮幼鸟体质变弱甚至死亡;有伤的幼鸟个体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但因体弱导致飞翔困难被其他动物伤害占很少部分,大多数是因为飞翔经验和飞翔能力不足被撞伤致残或死亡。
  
  
  为及时开展救助工作,提高病、伤、死亡朱鹮个体发现率和抢救率,保护区不断加大朱鹮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的朱鹮保护意识,发动全民参与朱鹮保护。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朱鹮在陕西洋县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爱鸟护鸟成了人们的自觉习惯。群众在发现朱鹮有异常行为时会主动、及时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朱鹮保护区还大力开展社区共管活动,增加奖励措施,对群众发现病、伤、死亡朱鹮个体后第一时间上报的,经核实给予一次性奖励100元,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为朱鹮救护赢得宝贵时间。
  
  
  对症下药,让保护更有效
  
  
  通过长期朱鹮救护经验的积累,陕西省形成了一批专业救护力量和一整套严格管控措施。
  
  
  为防止野生病伤朱鹮与人工饲养朱鹮出现病毒交叉感染,汉中朱鹮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了野生朱鹮抢救、观察、检测中心,承担病伤朱鹮临时救护和愈后放飞工作。
  
  
  根据不同类别的救护对象,野生朱鹮抢救、观察、检测中心实施不同的救助。对一般性因食物不足形成的体弱个体,中心实施按时定量喂养,待其恢复体力、恢复健康10天左右进行野外放归;对有疾病的朱鹮,中心会做好防疫隔离,并邀请救护饲养中心专业兽医进行诊断治疗;对死亡朱鹮个体,中心会在发现地进行初步观察,有可疑疫情的按程序上报化验,无疫情正常死亡个体则分类进行处理。
  
  
  据朱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1月2日-11月15日,保护区从野外抢救朱鹮病伤个体46只,抢救刚会飞的幼鸟数量占当年新繁殖朱鹮数量的10%。目前,经抢救的朱鹮已有30只得到治愈,并在花园、全沟、东联等地被放归自然。根据野外巡护人员对朱鹮正常栖息活动能力的观察监测,治愈后的朱鹮生活状态正常。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赵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