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青山 促生态 助脱贫——聚焦全国林业站建设

27.12.2017  11:22
守青山 促生态 助脱贫 ——聚焦全国林业站建设
   中国绿色时报12月27日报道  近日,全国林业工作站站长座谈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座谈会总结了2017年林业站的经验做法:坚持目标导向,始终把协同发展作为重要推手;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能力建设作为核心任务;坚持需求导向,始终把公共服务作为神圣职责;坚持发展导向,始终把事业发展作为责任担当。
  现集中刊发部分省份林业站的经验做法,推进新时期林业站建设和发展。
   福建 真抓实干实现“四大突破”
  2017年,福建省按照加快建设新福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要求,紧紧围绕“稳机构、打基础、强管理、提素质、抓服务”的林业站建设目标,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在林业站机构编制、工资经费、基础建设、人才队伍管理和培养培训机制方面实现“四大突破”。
  理顺林业站管理体制取得突破。福建省加强林业站建设《意见》出台后,全省属于乡镇管理的林业站已基本理顺管理体制,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争取林业站建设资金取得突破。省林业厅林业站不等不靠,积极争取林业站建设资金,实现重大突破。一是首次争取到省发改委对林业站建设资金的投入。经商省发改委,省林业厅印发了《福建省“十三五”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实施方案》,初步拟定2017-2020年,省发改委投资4800万元,开展60个一级标准化林业站建设。二是大幅增加省财政林业站服务能力建设资金。2018年至2020年,省财政每年投入林业站服务能力建设资金,从目前的93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增幅达223%。三是带动各地加大对林业站建设资金投入。南平市“十二五”以来市级累计投入1390万元,三明市林业局每年安排100万元,龙岩市财政近3年投入500万元,福州市财政今年首次安排70万元建设资金,漳州市计划“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200万元。
  林业站“进人难”取得突破。为推进林业站人才队伍建设,补充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切实缓解林业站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现状,福建省林业厅起草了《关于开展福建省南平三明龙岩等设区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计划从201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通过“三定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依托林业职业院校开展对南平、三明、龙岩等设区市及所辖县(市、区)乡镇林业站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工作。
  创新林业站工作机制取得突破。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各地先行先试,从机制、手段上进行创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取得较好成效。一是推进“一站式 全程代理”服务。县级林业部门将办公信息化系统延伸至乡镇林业站,为林农提供“一站式 全程代理”服务,逐步实现采伐证、运输证等审批在林业站直接办理,提高办事效率,方便林农。二是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三明市建立林业站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林权数据查询系统、野外护林跟踪系统等业务管理应用系统,设置触摸查询一体机提供林业服务咨询和森林资源小班数据查询,为林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龙岩市采取生态公益林管护费由县级统筹,护林员实行“乡聘、站管、村监督”模式,同时,将护林员、护火队员、林技员进行“三员合一”。三明市通过创新智慧林业,探索建立集林政审批、森林资源数据库、护林员和执法员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林业平台,实现管护现代化。
   河北 着力推进森林保险工作
  河北省于2013年正式启动森林保险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省参保面积达3881万亩,参保农户达12.28万户。公益林参保面积为2656万亩,参保率达90%。4年累计保费规模2.79亿元,合计理赔5042万元。森林保险工作的开展,保护了森林资源,保障了生态安全,提升了全省林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强化队伍建设,保证森林保险工作高效运行。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站。林业站成立森林保险科,专门负责森林保险工作。每年组织全省林业部门和保险公司相关人员进行森林保险工作业务培训。几年来,省级共培训860人次,市、县级共培训1700余人次。为规范灾害理赔,确保理赔科学、透明,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森林保险理赔专家组,建立了全省森林保险理赔专家库。
  完善制度措施,营造森林保险工作健康环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在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中有担当、有作为。定期召开森林保险工作会议,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建立核审把关制度。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克服各种干扰,严把保险机构入口关。建立考核评比制度。要求基层林业主管部门真正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年对相关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
  积极创新发展,推动森林保险工作不断深化。为适应新的形势,林业厅、财政厅和金融办等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争取由省级财政补贴经济林保险试点工作,制定了《河北省经济林保险试点工作方案》,使惠农政策惠及更广大林农。
  结合扶贫工作,开展“联办共保”运营模式试点。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为依托,以保定市阜平县为突破口,将保险与精准扶贫、普惠扶贫紧密结合,构建起政府、保险与企业+农户风险共担,密切协同的合作模式。根据阜平县扶贫特色产业保障需要,定向开发了大枣、核桃成本价格损失保险,采用“基本保障+补充”的普惠性农业保险开办制度,由阜平县政府对基本保障全额补助保费实行统保,农户根据自身投保意愿和缴费能力自愿提高保障水平。国家政策性保险按有关规定执行,当地商业性保险产品由农户和企业自缴保费的40%,政府补贴60%。保费收入和保险赔款,公司与政府5∶5分成与分担。该系列保险产品在“第十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农村保险产品”奖。阜平县大枣、核桃等地方特色险种,2016年1月-10月,承保农户2.74万户(次),提供风险保障2.33亿元,为 4673 万户(次)农户支付保险赔款1030万元,农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大幅降低,脱贫富民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
   辽宁 巩固提升林业站基石地位
  近年来,辽宁省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推进体制创新,完善工作职责,林业站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贯彻落实《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的意见》为契机,加强林业站机构队伍建设。
  坚持高位推动,提高认识。把标准化林业站建设纳入全厅绩效考核范围,按时间节点设置考核指标,为林业站机构稳定奠定了基础。省林业工作总站召开贯彻落实专题会议,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石地位。
  积极推广沈阳市恢复林业站建设经验。2016年,沈阳市林业局在康平、法库、新民3个县恢复林业站机构64个,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了林业工作站牌子,核定林业站人员编制128人。2017年,沈阳市浑南区编委正式发文,批准设置3个区域站,管理10个乡镇。沈阳市恢复林业站建设的举措点亮了加强林业站机构建设的“引航灯”。
  二、以标准化林业站建设为抓手,推动管理体制创新。
  充分调研,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辽宁省林业工作总站联合省林业厅计财处、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组成调研组,深入5市18个乡镇林业站进行实地调研,回收调查问卷800余份,召开座谈会5次,听取意见建议200余条。通过调研,为推动管理体制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因地制宜,推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积极推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即乡镇林业站站长由县林业局任命,林业站财、物权由乡镇政府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改革创新。从2013年起,辽宁省把全国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重点向推动体制改革创新的市县倾斜,在激励机制的带动下,朝阳市有29个林业站实行了垂直管理,56个林业站实行了双重管理,抚顺市新宾县和本溪市桓仁县也全部实行了双重管理的管理体制。据统计,辽宁省仅2016年对朝阳市的标准站建设投入就达120万元,占全省标准站总投入的26%;2013年至2017年,对朝阳、抚顺和本溪市的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投资达624万元,占总投入的40.4%。在激励机制的带动下,丹东凤城市和葫芦岛兴城市在2017年均实行了双重管理体制。
  三、以创新发展为手段,提升林业站管理水平。
  项目申报坚持逐级申报原则、必要性审查原则、配套优先原则等3个原则,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管理办法(试行)》《乡镇林业工作站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检查验收办法(试行)》3个规范性文件标准,项目验收坚持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县级林业站进行自查评分,县级自查后由市级进行核查,核查通过由省站组织项目验收3个环节,确保标准化林业站建设质量。
  四、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目标,不断完善林业站业务职能。
  按时完成了《2017年上半年全省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报告》,并协助承办了“2017年全国林业行政案件管理人员培训班”。通过培训,已有6个市林业工作站承担了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工作,林业站业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省共发生各类林业行政案件1356起,查处1228起,查处率为90.56%。协助厅计财处承担全省森林保险工作。据统计,全省(不含大连)共有39万林户参加森林保险,参保面积5123.5万亩,保费总额7685.6万元。全省森林保险参保率59.3%,保险面积比上年度增加25.5万亩,森林保险保障达256亿元。
   河南 全力服务脱贫攻坚
  2015年以来,河南省林业工作站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强化林业站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的通知》的有利契机,积极组织全省林业站系统干部职工组织开展“扶贫攻坚百站万人大会战”,全力服务全省林业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夯实基础,发挥作用,强化林业站服务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站建设的要求,狠抓林业站机构队伍建设,2016年以来,全省新建林业工作站50个,建设标准化林业站34个。在强化机构建设的同时,狠抓林业站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委托国家林业权威培训机构举办了多期省市县林业站长培训班,培训站长260多名,并对146名新任职乡镇林业站站长进行了培训和能力测试。全省各级林业站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多层次、多岗位、多形式的业务培训达万余人次。目前,林业站省市县乡四级贯通,全省共有2089个林业站,7700多名职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4000名。
  二、主动作为,科学谋划,探索林业站服务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为响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2015年底省林业站就积极谋划林业站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2016年6月制订了《全省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提出以贫困县为重点,以百余县级林业站为主干,依托全省近万名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开展“百站万人大会战”,全力服务脱贫攻坚。计划到2020年,在全省53个贫困县建立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5万亩,培养贫困地区基层林业技术骨干5000人,培训贫困人员5万人次,使1万户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1项以上林业实用技术,争取使1万户3万人脱贫。
  三、创新模式,多措并举,发挥林业站服务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技术服务”促脱贫。要求全省各级林业站组织宣传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林农提供林业技术服务。在贫困县开展营造一片示范林、培养一名农民技术员、推广一项林业技术、带富一批困难群众的“四个一”林业科技扶贫活动,两年举办培训班560多期,培训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2万多人次,学员遍布林业生产第一线,成为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各级林业站深入田间地头,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直接传送到林农手中。建立全省林业科技推广扶贫专家库,100多名林业科技专家为林农开展网上答疑,组建了林业站系统扶贫公共微信群,加强情况沟通和技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目前,全省各级林业站参与结对帮扶2079人,帮扶贫困户4338户,帮扶贫困人口13878人,使贫困户通过林业种植增加了收入。
  “项目推广”带脱贫。积极指导林业站组织申报有利于林农增收、有利于脱贫致富、有利于资源培育、有利于开发利用的林业项目,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户倾斜,项目用工优先使用贫困人员。两年来,全省通过建设项目示范林22800多亩,苗木繁育示范基地2200余亩,推广示范林木新品种45个,先进适用新技术39项,带动周边18000多名农民增收。
  “生态护林”助脱贫。在10个省辖市31个贫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17964人,每年发放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亿元,惠及1万多个贫困户,实现3万多人稳定脱贫。
  “森林保险”保脱贫。2017年,全省森林保险参保面积2400多万亩,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补贴保费2150万元,减轻了林农的经济损失,增强了贫困户发展林业的信心和灾后恢复生产的能力。
   广东 加大投入提升服务能力
  2017年以来,广东省林业站紧紧围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培训学习为抓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保护森林资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加大投入,落实省级林业站专项建设资金。省财政厅和林业厅决定自2017年开始在省级森林资源发展保护专项资金中设立林业站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落实安排2017年度省级林业资金项目(林业站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全省250个林业站设备购置及30个省级重点林业站标准化配套建设,为广东省2020年底全面实现林业站的办公条件信息化、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强管理,高标准建设特色林业站。建立项目储备库。项目启动后,召开了全省林业站建设项目申报筹备会,部署建立“十三五”期间基层林业站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储备库,指导建设单位及时将意向项目尽快转为建设项目,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加强跟踪指导。国家总站和省级财政项目资金下达后,省林业厅及时拨转下达,并就建设期限、内容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并与项目建设相关的13个地级市64个县(市、区)的林业主管部门沟通,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及时督导检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建设项目专项巡查工作,对承担建设项目的市县加强方案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开展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实施。完善档案管理。要求每个建设单位做好项目资料的归档工作,建立健全项目电子档案资料。
  三是强化职能,充分发挥林业站的重要作用。各项目单位按照《乡镇林业工作站工程建设标准》及省财政厅有关资金项目要求为基层林业站统一制作牌匾,规划、制度上墙,设立站务公开栏、便民服务窗口、林业行政许可及涉林资金发放公示栏。突出服务窗口建设,将服务窗口和多媒体宣教室作为标准站的必备内容和建设特色,提升基层林业综合服务水平。
  四是狠抓落实,巩固林业站建设成果。截至9月底,全省250个建设单位已全部落实建设资金,其中78个建设单位已完成办公设备更新购置。同时,30个省级标准站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林业局标准化林业站建设要求,对危旧站房进行必要的修缮改造。
  广东通过开展省级林业站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明确了林业站的功能和职责,巩固了林业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十年绿化广东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稳定的林业站建设发展长效机制,促进广东省林业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云南 创新森林资源监管机制
  云南省在机构改革中,乡镇林业站机构和队伍得到了稳定;在标准化林业站建设中,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250万元;在森林资源监管中,云南省成为全国首批专员办和林业站协同监督机制试点,为进一步发挥林业站的资源管护和林政执法职能,提升基层林业执法队伍专业素质,巩固森林资源保护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领导,在创新森林资源监管机制上下功夫。国家林业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意见》后,国家林业局驻云南专员办、云南省林业厅认真贯彻重点聚焦乡镇林业站,先后3次召开联席会议,对建立和深化办、厅、站森林资源监管机制作出专门研究部署,专员办、省林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强化森林资源协同监督机制的通知》,举办了乡镇林业站森林资源监管应知应会培训班,抓严、抓实森林资源协同监管机制的落实工作。
  规范管理,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的乡镇林业站建立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联络员制度。截至目前,国家林业局驻云南专员办、云南省林业厅在32个重点乡镇林业站建立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联络员制度。建立乡镇林业站森林资源监管半年报告制度。每年7月10日、翌年1月10日前,各监督联络员要将乡镇林业站开展森林资源管理的工作情况,特别是辖区内所发生的破坏森林资源问题、案件与查办情况,上报云南专员办和省林业厅。建立办、厅、站森林资源协同监督工作微信群,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信息共享。实行破坏森林资源典型案件查处通报制度,营造依法护林的良好氛围。
  注重培训,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以规范森林资源管理与监督为核心内容,建立分级培训制度。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全省共837名林业站站长参加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专项培训,基层林地与林木采伐管理及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水平明显提升。
  主动监管,在“严”字上下功夫。一是严格执行“10日护林巡查”制度;二是严格执行涉林建设项目每件必检制度;三是严格执行涉林违法案件报告制度,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甘肃 “全程式”服务实现全覆盖
  甘肃省各级林业工作站努力将林业站六大职能贯穿于“全程式”服务活动中去,为全省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解决林农群众产业发展中“最后一公里”问题。
  省林业工作站管理局结合全省林业站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全省林业站“全程式”服务活动工作方案》,重点开展一次林业知识宣传、编写一本便民服务实用手册、开展一次护林防火宣传、组织一次生产造林活动、开展一次现场技术培训“五个一”活动。抓好“春之梦”科技服务活动,利用春季生产季节,抓好经济林生产关键节点的技术培训;做好“秋之实”服务工作,利用秋季果品成熟采收,强化经济林基地提质增效的技术推广;重视“冬培训”科技提升,不断提高林农果农生产经营技术水平。
  通过单位推荐或个人自荐及资格审查、综合评定等程序,从省内高等农林院校、科研单位、林业站,遴选组建了20名林果产业首席专家、200名省级林果专家(含150名科技特派员)、1000名市县林果专家、3000名林业站技术人员的“2213”林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加大对林农果农的技术指导,全方位开展精准帮扶活动。
  依托甘肃林果服务网和各级林业站门户网站,新增了技术服务快捷通道、网上事项办理系统、林业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平台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专家会诊和QQ对接服务,在线解答林农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建立健全林业站制度、制度图表上墙、公布办事流程、建立汇总报告制度、建立考核评比制度,真正让“全程式”服务落地生根。
  甘肃省“全程式”服务实现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达860多场(次),培训林农超过50万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近40万份(册),建立省市县三级科技示范基地160个,打造林果产业科技镇、村200个,培育林果科技示范户1万余户;完成林果基地提质增效面积22万亩。全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5%,科技成果贡献率达48%,全省林果实用技术得到有效普及,广大林农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同时梳理各类服务事项6项,为林农办实事200多项,开展服务500多人(次),有力地推进了林农脱贫致富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