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税收改革攻坚这一年:促便利——创新纳税服务打造便民办税新格局

03.01.2017  12:31

  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二字不仅成为2016年我国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词,更是推动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一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增强纳税人获得感为出发点,创新服务方式,推动纳税服务在各项税收改革中淬炼升级,为税收现代化保驾护航。

 

   便利化改革 纳税人尽享“惠民大餐

 

  “原来办即征即退手续,环节多、跑的次数也多,现在手续简化,报送的资料减少,退税快,方便多了!”山西省介休市绵山建筑有限公司加气混凝土厂财务负责人朱敏对近年来办税的变化颇有感慨。

  三年来,随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便民的种子在办税的各个环节生根发芽。2014年,税务总局以“提速”为目标,分批推出7大类28项便民措施,实现政策服务、登记办理、发票领用、多元办税、涉税审批和投诉处理“六个提速”。2015年的春风行动以“规范”为主题,税务总局先后推出纳税服务、出口退(免)税、税收征管、国地税合作等《规范》和配套办法,彻底让纳税人告别办税服务“十里不同天”。2016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向着便利化的方向大步前进。《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将办税便利化确定为重要改革任务之一,96项具体改革措施中直接涉及便民办税的就有30多项。“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作为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具体举措,列出了办税便利化的改革清单,让纳税人办税变得更简单。

  这份长长的便利化改革清单从解决纳税人办税“难点”“痛点”“堵点”出发,推出提高办税效率、便利发票领用、规范进户执法、围绕拓宽信息查询、实现信息共享等10类31项硬举措,为纳税人烹饪出丰盛的“惠民大餐”:全面推行7大类53个办税事项的同城通办,纳税人可以到同城范围内任何税务机关去办税,打通空间和区域限制,让纳税人少跑腿;先后实施国地税合作规范2.0版和3.0版,从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与其他合作事项4个方面推出51项合作措施,着力解决“办税两头跑、执法两家查、资料两家报”等问题,让纳税人办税更顺心;进一步简并纳税人申报缴税次数,实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按季申报;推行办税双向预约,纳税人通过移动平台、网络等方式向办税服务厅预约办理涉税事项,税务机关主动预约纳税人实行错峰办税;加快推行办税无纸化、免填单;为纳税人提供依申请事项办理进度网上查询等,长流水、不断线、打连发、呈递进,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在税务总局统一部署下,“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各级税务机关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出8336条措施,将便民理念融入每一项服务。浙江省国税局实行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审批模式,办税大厅即办事项比例达到90%以上,并全面推行网上审批,便民又减负。江苏省常州地税纳服局坚持“从一开始,服务不止”的理念,始终做到“纳税人所需、税务人所向”,一线税务人员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提升了纳税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发票领用上,厦门市国税局在全国首推“税控发票网上申领系统”,并在手机APP中实现申领税控发票功能,将发票领用从“大厅”搬到“网上”再到“掌上”,让领用发票的“麻烦事”变得轻而易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税局借助网络技术,实现114个办税服务厅通办4大类15个办税事项,“全区通办”让纳税人办税再也不需“翻山越岭”。

  深圳市国税局优化办税系统,将无纸化办理范围从4类14项扩大至6类25项;河南省加强国地税合作,实现“8分钟办税”;在山东省滨州市,纳税人在全市任何一家办税服务厅都可以一次性办理国税、地税业务,10个县区全城通办国税、地税业务打造了“15分钟办税圈”;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兴安盟市,国地税涉税业务同城通办、联合同办,免去了纳税人昼夜奔波之苦……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税务人奋力播撒着便民办税的种子,用智慧和汗水赢得纳税人的满意。

  淬炼中升级 纳税服务保障改革落地

  创新纳税服务体系既是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改革落地的“推进器”和“护航员”。税务总局狠抓落实,细排改革任务计划,逐项细化具体措施,明确每一项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各地已完成全面推行同城通办、实行“二维码”一次性告知制度、实行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推进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合作共建、创新自贸区发展服务措施、完善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建立服务质量定期评价反馈制度、推行办税事项省内通办和办税无纸化免填单等17项纳税服务改革任务,为征管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征管体制改革落地的“先锋队”。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更是税务部门2016年的“大考”。此次改革,纳税人数量多于以往、准备时间紧于以往、工作难度大于以往。税务总局持续跟进纳税服务,在“开好票”“报好税”“分析好”“改进好”的每一场阶段性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在关键时间节点先后四次推出共计80条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措施,打通一个又一个改革推进中的阻碍。

  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后,很多纳税人都是首次办理增值税业务,业务流程不熟悉。各地税务部门制作指向明确、简洁易懂的一次性业务办理规范、操作流程示意图,在显著位置公示,同时增配导税力量,有效指引纳税人办税,主动回应纳税人关切,落实兜底责任,在全国1万多个办税服务厅真正做到纳税人的“问题有人答、事项有人办、疑难有人解”。

  为了顺利闯过5月1日营改增首日开票“大关”,税务总局明确汇总纳税金融机构发票使用办法,对5月1日前已领取的发票适当延长使用期限,并要求所有与开票保障相关的岗位包括服务提供商都要实行24小时轮流值守,确保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不隔天不过夜。对于天天都是开票日、天天都是申报期的二手房交易申报开票,税务总局出台专门措施,委托地税部门代征。据统计,各地的地税部门共增加办理二手房交易涉税事项窗口2967个,增加办税人员3425名。

  面对比“开好票”更为艰巨的报税大关,税务总局专门推出20条创新服务举措,强化纳税申报宣传培训,做好纳税申报现场和上门辅导,帮助纳税人正确填报增值税申报表,让纳税人“明白办税”;设置办税服务厅首次申报专窗,探索建设国税地税“一窗式”服务,进驻政务中心的税务窗口实现全流程办结,合理划分申报时段,错峰预约纳税人申报,让纳税人“高效办税”。各地办税服务厅设置首次申报专窗或专用通道9409个,组建营改增申报辅导队6599个,增设预审岗6812个,及时辅导帮助纳税人完成申报业务。

  7月份,开票和申报“双峰叠至”,营改增迎来最艰难、最关键、最较劲的时期。为了顺利渡过这个难关,税务总局要求各地提前制定预案,保障发票窗口和自助终端的票种、票量齐全充足,通过增设窗口、运用二维码技术采集和简化操作流程等方式提高发票领用和代开效率,缓解办税服务厅工作压力。同时,延长7月申报期,并要求各地国税机关采取网上办税、预约办税、设立专窗和提前预审等有效措施合理分流疏导,分类做好填报辅导。特别是深化国地税资源共享,加快推出发票办理、申报纳税、证明开具等6大类业务24种表证单书免填单服务,顺利通过开票、申报的“洪峰”。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确保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是此次改革的首要目标。各级税务机关克服重重困难,实行运行分析、税负分析、效应分析深度融合,准确预测行业、区域税收潜力,主动作为,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抵扣凭证应取尽取,进项税额应抵尽抵,充分享受增值税减免税优惠等政策。湖北省武汉市国税局研发了“轻松填”“分析准”辅助软件,专门解决营改增纳税人申报表不好填、填不准的问题,监控营改增税负异常情况。

  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战役中,税务部门用创新纳税服务这把“通关秘钥”打通一道又一道关卡,破除一个又一个障碍,在改革的征程中攻城拔寨,顺利实现了各项改革目标。

 

   依托信息化 智慧税务蜕变升华

 

  王军局长多次强调,“不热情拥抱、主动融入‘互联网+’,税收现代化无从谈起!”面对纳税人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新问题,信息化是纳税服务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更是创新源泉和技术支撑。2016年以来,税务总局深入推进“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为纳税服务插上信息化翅膀,激活创新基因,一座座智慧税务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办税高速网路四通八达,“互联网+税务”深刻改变着征纳双方的办税体验。

   ——办税电子化,涉税业务一“”打尽。 2016年以来,税务总局持续推进建设融合国税、地税业务,标识统一、流程统一、操作统一的电子税务局,充分挖掘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将传统的办税流程搬到了网上,指尖轻点,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有关涉税事宜,大大降低了往返奔走于办税服务厅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也大大减轻了办税服务厅的压力,为纳税人节省出更多的服务资源。各级税务机关也纷纷共建电子税务局、推行发票掌上开具、免费提供申报软件,让纳税人多走网路、少跑马路。自5月1日营改增全面试点推开至11月30日,全国通过各种途径共办理涉税业务11.52亿笔,其中网上办税系统共办理业务7.6亿笔、自助终端共办理业务8177万笔,分别占办理总量的65.7%和7.1%,网上办税已成为纳税人办税的主渠道。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在征管衔接、信息共享、便民办税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便利,仅用7天就完成94.5万户营改增纳税人100亿条信息传输;宁波国税推出“税务+Apple Pay”,利用手机第三方支付缴税功能实现税款“一秒云闪付”,使纳税人缴税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为1秒。

   ——热线“全能”化,全方位服务纳税人。 2016年以来,12366纳税服务热线依托信息技术持续优化升级,已由单一的“听得见的纳税服务”提升为“能问、能查、能看、能听、能约、能办”的综合办税平台。综合办税平台能够多渠道采集纳税人动态数据,从而更全面地分析纳税人的需求。升级完善后,12366热线与办税服务厅同样承接纳税服务的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和权益保护等职能,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全方位服务纳税人,在征纳沟通特别是营改增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营改增期间12366热线人工接听量达1912万通,日均12.9万通,比上年增长39.97%。11月18日,中国国际税收服务热线在12366上海(国际)纳税服务中心开通,专门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提供税收咨询服务,服务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税收合作。

   ——税收大数据,为服务经济发展“支招”。 税收大数据规模大、质量精、时效强、价值高,能够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走向,及时反馈政策效应和行业发展等。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加强数据增值应用,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河北任县地税局通过分析近3年错开票、错申报、错缴税等数据,找出了纳税人办税和税收征管易错点,编印了《防止办税错误指导手册》,纳税人办税错误率下降68%;通过整理近3年办税服务厅业务次数、笔数、入库税款等数据,摸准办税主税款入库高峰、低谷数据和规律,实施办税窗口动态管理,高峰时开足办税窗口,低峰将多余力量调剂到其他业务岗位,避免办税服务厅“大排长龙”。河南省漯河市国税局局长闻传国说,在提高征管效能和纳税服务水平的同时,税务部门还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使之更深刻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服务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决策,为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办税协同化 税收共治打造服务大舞台

 

  2016年以来,各级税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方案》要求,积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税收协同共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纳税服务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部门协同“入法”更好服务纳税人。 近年来,各地制定实施地方税收保障法规速度明显加快,对各部门综合治税、协税护税以及提供各类涉税信息的职责作出规定并加以刚性约束,力求改变过去部门间职责不清、配合不力等问题,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截至目前,山东、青岛、海南和江西4省、市人大常委会相继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了地方税收保障条例。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云南、陕西、宁夏和大连、北京14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已制定并实施地方税收保障办法,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省市的地方性税收保障办法正在积极研究制定中。这些法规的作用已逐步显现,委托邮政代征税款、地税协助国税征收二手房交易税款、国税代开发票实行税款“一票联征”、便民办税服务站设到社区等措施让便民办税的舞台更加宽广。在山东滨州,针对户数众多、经营分散的个体税源,各乡镇、街道办设立“个体税源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办公室”,安排3-5个专职人员配合税务部门,为纳税人提供发票代开、业务咨询等服务,进一步方便纳税人。一年来,个体经营注册户同比增长24%,个体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2%。

   ——联合激励惩戒让纳税信用更有“含金量”。 2016年,税务总局持续扎实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纳税信用评价制度,对纳税人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不断深化“银税互动”,将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与“贷款信用”相结合,为纳税守信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全国商业银行通过“银税互动”活动,共对9万多户守信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近18万笔,贷款金额达2000亿元以上。诚信纳税所能享受的服务远不止此。29个部门签署的《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在项目管理、税收服务、融资授信、进出口等18个领域实施,显著提升了A级纳税信用的“含金量”和纳税信用的社会价值,对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营造诚信社会环境,具有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的联合惩戒措施,帮助纳税人知规矩、守规矩,有利于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促进税收法治建设。“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因为不懂,很容易踩雷区,税务机关对联合惩戒的宣传让我们更清楚税务‘红线’,让我们更懂得如何规避风险。”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一家建筑公司财务经理李女士说。

   ——跨部门信息共享凝聚服务合力。 跨部门信息共享打破了以往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的自由流通,大大节省了纳税人办理各种手续的成本,“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就是跨部门信息共享的成功范例。2016年以来,税务部门进一步扩大“五证合一”成果,优化了企业的市场准入流程,减少了重复性审查,降低了设立企业的制度性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实施后,实现了公民只需填写“一张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个体工商户工商及税务登记,建立了程序更为便利、内容更为完善、流程更为优化、资源更为集约的市场准入新模式。浙江省依托省级工商税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全国率先推行工商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截至目前,全省办理一照一码户14.59万户,企业办证总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极大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市场创业创新活力被进一步激发。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纳税服务永远在路上。下一步,税务总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方案》要求,持续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和能力,用税务人的汗水换来纳税人的笑容,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