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青海坚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村两委换届怎么抓好?”“牧区党员管理难题咋破解?”……青海治多县多彩乡达生村,最近迎来一批特殊的“考察团”,连珠炮般提出问题,一行人聊得火热。
这是玉树藏族自治州“三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干部学院组织的基层党建现场会,来自全州一市五县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抓问题、找不足,从基层寻求党建智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青海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不懈推进“三基”建设,夯实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一书记来了,贫困村的工作好做了
“开饭喽!”室外气温已近零下15摄氏度,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村委会旁的一间向阳小房里,土暖气把老人们的笑脸烤得红红的,热腾腾的六菜一汤、馒头米饭摆上桌,村第一书记刘文慧忙不迭给老人们敬上传统熬茶。
这是下胡丹村在全省率先建成的“党员敬老食堂”。在这个重点贫困村,年逾七旬、空巢独居、常年患病的贫困村民就有17位。“以前一日三餐都没保障。”谈起办食堂的初衷,刘文慧快人快语,“人心换人心,组织帮一些、党员捐一些、儿女掏一点,一个敬老食堂让全村各族群众竖起大拇指,从此推进工作再没二话!”
青海找准抓党建促脱贫的发力点,面向全省1206个重点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维稳重点村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刘文慧放弃县委机关的安稳日子,主动申请到基层干起“泥腿子”。
初到下胡丹,村集体账上不但没钱,还有欠债,发展没思路、大伙没心劲。去年10月底,刘文慧带领村两委找出路、想办法,争取到湟源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农林牧和扶贫开发局等部门支持,成立以村两委班子为主要成员、村致富能人党员入股的股份公司,发展农牧产业。
“最近刚采购了撒料车和粉碎机,企业顺利开张,头一年预计利润20万元,四成将用于村上公益事业支出,村里人如今心气儿别提多高了!”刘文慧说。
“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制定扶持措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已写入青海省委办公厅2017年8月印发的《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青海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八有”工程破解乡镇留人难
“新的办公区科室分工清晰明确,食堂干净卫生;晚上可以到图书室阅读,也可以上网查资料。这样的工作条件以前想都不敢想!”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90后女干部才项卓玛感叹。
黄南藏族自治州七成以上地区海拔超过3000米,地广人稀,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这些年来,我身边陆续有20多名干部离开了麦秀镇。”在黄南州泽库县麦秀镇工作了6年的镇党委副书记格日坦言,过去两三名乡镇干部挤住一间宿舍,大部分乡镇没有职工食堂,更没有文化休闲设施。
针对基层保障不够、队伍不够稳定,青海省委提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优化拴心留人环境。全省乡镇运转经费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1.5万元;投资9亿元左右,用两到三年时间推进乡镇有宿舍住宿、有食堂三餐、有通信网络、有图书室学习、有党校培训等“八有”工程,切实解决乡镇“条件差、留人难”的突出问题。
黄南州已在18个乡镇组织实施“八有”工程,稳定了干部队伍。“各方面条件好了,干部们的精气神也起来了,留得下人、安得了心、为群众干得成事。”黄南州同仁县扎毛乡党委干部李小英说。
“泥腿子”上了大专班
湟中县金塔社区干部李积茹家里2017年出了两名大学生。社区群众纳了闷:只听说她儿子高考,哪来的“双星高照”?
原来,儿子考上大学不说,李积茹不久前也顺利拿到基层干部学历提升大专班的毕业证书。
这是青海省首个村干部大专班:西宁市湟中县委组织部与青海省广播电视大学合作,77名农村社区干部考上大专班,接受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教育,目前已有69人顺利毕业。
组织强不强,要看带头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李积茹坦言,“大多数农村社区基层干部文化基础薄弱、知识更新不及时,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事,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青海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型干部,2017年来已组织近千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村级后备干部和农牧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玉树藏族自治州在州委党校挂牌成立“三基”干部学院,实现一市五县村级后备干部培训与州委“三基”干部学院同步开课。
“论文越修改,对相关政策法规把握得越透彻,今后工作思路也越清晰!”一篇《浅析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主要问题》的毕业论文,李积茹前后改了7遍。她的同学李家山镇纳家村村支书纳进良,以前没碰过电脑,大专班毕业后注册了电商,最近忙着帮村民在网上卖洋芋,“要带动群众致富,咱先得跟得上新时代!”
本报记者 何 聪 姜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