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项“蓝天”课题联手防治大气污染
原标题: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系列成果发布——70余项“蓝天”课题联手防治大气污染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一年以来,“首都蓝天行动”专项中,本市立项支持70余个项目(课题),为本市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技支撑,并通过加强京津冀区域科技合作,推动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4月20日,市科委发布“蓝天”课题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本市通过大气环境PM2.5污染现状及成因研究,揭示了北京PM2.5空间分布规律、污染成分、污染源贡献度等关键数据,组建了精细化的环北京区域雾霾预警系统。重污染天气中长期预报技术方法,为北京及周边地区提供实时的重污染天气分析、预报和决策服务。
为进一步节能减排,本市大力推动污染物减排技术产品创新与示范工程建设。在氮氧化物减排方面,开发低温脱硝催化剂,实现在160℃烟气脱硝效率大于90%,可广泛应用于供热锅炉、工业窑炉等低温烟气脱硝工程。喷淋式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一体化设备,在昌平未来科技城电厂、丰台区总后63号院供热锅炉房等进行应用,在未来科技城,实现回收烟气余热48兆瓦,电厂供暖面积增加100万平方米;某军队部门的示范工程回收烟气余热3兆瓦,折合一年节约天然气约合90万立方米。
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炭吸附油气回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加油站、储油库、油品码头等油品流通环节油气挥发治理工程,排放浓度可降低到每立方米10克,油气回收效率达95%至98%。餐饮油烟在线监测与管理系统已在石景山区建成首个示范工程,石景山区、西城区等90家餐饮企业已安装147套油烟排放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粉尘颗粒物治理方面,科研人员开发的静态清灰袋式除尘技术在密云实现产业化,在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地38项电厂烟气除尘工程上成功应用,达到每立方米15毫克的超低排放水平。在推动农村压减燃煤及燃煤替代方面,科研人员开发的车载集成式撬装压缩天然气减压供气站已在密云县完成建设;小型空气源热泵等采暖设备在平谷、延庆等部分农村开展示范;太阳能集热与地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在大兴区部分农村及11所学校中开展应用。
本市还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截至2014年12月底,本市已经完成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21834个(含3300个租赁指标),累计推广电动汽车1.3万辆,其中2014年新增8000余辆。
在科技部的指导下,京津冀三地科技、环保、气象部门通过多次研讨和交流,统筹国家和三地16家优势科研团队,联合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2015年3月,市科委发布了“2015年度首都蓝天行动科技示范工程后补助项目”招标公告,在京津冀范围内评选出一批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作为“首都蓝天行动”的典型案例,给予奖励性科技经费支持。
“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也于4月11日成立。在联盟搭建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已达成京津冀节能减排融资额度300亿元左右。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科委将组织联盟骨干企业与河北、天津重点区域进行对接,对区域内重点钢铁生产企业整体打包进行节能减排诊断,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建议,并协助地方政府建立减排工程在线监测系统。今后,还要建立起绿色金融支持、第三方运营、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全新重点污染源减排工作模式。(童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