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万条政府信息主动公布
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公布2014年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情况,一年间通过“首都之窗”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开信息22.58万条,点击量达1.34亿人次。该专栏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7.35万条。
启动政策解读专家库
市政府于去年出台《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启动了市政府政策解读专家库筹建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信息服务职能。
为方便市民群众充分了解本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举措,在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上刊载《本市“主动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等系列解读文章,多角度介绍本市经济数据发布及经济形势。
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方面,本市在制定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负面产业清单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北京将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采取就地淘汰或升级而不是对外输出的政策,主动公开了对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的相关鼓励措施,积极宣传新机场的临空经济区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预算首次全口径公开
针对一些重点领域,市政府加大了信息公开的力度。
政府预算公开方面,首次实现全口径预算公开,主动公开预算收入、支出安排情况等编制说明,部分重点支出公开到最底层“项”级科目。“三公”经费公开方面,细化“三公”经费构成,率先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细化为公务用车燃油、保险、维修及其他四项支出明细。
市政府还加大了价格改革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力度。
围绕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公共交通价格改革,首次在价格方案形成前公开听取社会意见,首次在价格方案制定前公开相关重要信息,尽最大努力向公众说明“为什么改”和“怎么改”。在征求意见的整个过程中,市政府有关部门每日搜集并及时公开网民意见建议,网络全程现场直播价格听证会,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持续公开。在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期间,坦诚向社会公众说明北京水资源紧缺形势和水价调整必要性,不回避地下水沉降等敏感问题,全面报道普通市民、企业和听证会参加人的观点,重点突出调价后政府对低收入群体保障措施,深入解读方案制定的主要目的、原则、依据和内容。
积极回应民生热点
在市民关注度很高的民生领域,市政府也紧紧围绕热点进行解释和回应,比如主动发布空气质量和环境治理等社会关注信息。本市组织了“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老旧机动车淘汰等系列新闻宣传活动。市环保局组织110场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和清洁降尘4项环保重点工作,政务网站增设空气质量小时数据和流动污染源排放与控制展厅等专栏内容。市水务局每月公开本市5大水系的河流水质、17条湖泊水质及18座大中型水库水质。
去年,本市首次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市卫生计生委通过多种渠道详细发布政策出台背景、受益人群、办理方式及新老政策衔接和未来趋势分析等大量配套解读信息。各区县政府结合区域特点和工作实际,通过政务网站广泛宣传本区县具体实施细则,细化第二个子女《计划生育服务证》的办理流程,在政民互动栏目准确、简要回答常见问题。
本市建立生活饮用水水质自动检测网络信息查询系统、公共卫生状况、游泳场馆自检、医疗卫生状况等网上查询系统,通过电子地图定位查询、监测结果电子文档下载等多种方式公开,方便群众实时查阅。
80万册政府公报发社区
据统计,去年市政府通过“首都之窗”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开了20多万条信息,此外,全年还编辑出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40期,刊登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政策文件和报告272件,总计310万余字。印制的百万册公报文本中,有80%发送至7000多个社区、居(村)委会及其图书室等基层单位,方便市民就近查阅借阅。全市各级各类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累计接待公众咨询查阅444.29万人次。
除了这些主动的信息公开,去年还有市民和机构申请的信息公开34766件。申请方式有当面申请,也有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申请。这些申请共涉及申请事项36670项,已到答复期的34871项申请事项全部按期答复,其余将按照规定在2015年答复。在已答复的34871项申请中,申请内容明确,可以答复是否公开的共14036项,其中近九成同意公开或部分公开,有一成左右不予公开。(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方芳)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