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积极推进“1+X课程”改革 体育课改亮点纷呈
“三个一”模式实现体育育人
来源:法制晚报 2014-10-13
在7月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增加为每周4节,并要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
北京市小学开学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为了解小学体育课的设置情况,本刊选取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进行探访。据介绍,其实早在一年前,清华附小的体育课设置就已经达到了目前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现在每班每周的体育课达到了5节,已经超过教育部每周4节体育课的要求。
在清华附小“1+X课程”改革中,体育课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备受重视。“三个一”是清华附小体育课程设置的模式,即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晨练微课堂以及健身大课间,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清华附小的体育文化,本刊跟随清华附小德育主任梁营章、体育组组长任海江,亲历了清华附小一天的体育课程及活动。
07:45
“升国旗,奏国歌,请同学们面向国旗。”清晨,清华附小的校园里响起了一天的第一声广播。热闹的操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正在打篮球的孩子们放下了手中的篮球,踢足球的孩子们也停止了动作。没有集合、没有队形,学生、老师都站在原地,面向国旗,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行注目礼。
礼毕,德育主任梁营章向本刊介绍,清华附小每周采用“4+1”的升旗模式即每周一是全校集中升旗仪式,周二至周五也坚持升旗,升国旗的时间是7点40分,升旗仪式结束也是“晨练微课堂”结束的时间。
“晨练微课堂”是“三个一”之“一”,即每天一个晨练微课堂,从2013年2月开始在清华附小推出。从早晨学生入校开始,到7点45分结束,孩子们可以随意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全程都有体育老师指导陪伴。
“清华附小设置‘晨练微课堂’的目的在于:一,通过晨练,孩子们身体健康;二,通过让孩子们自己管理器材,来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诚信的品质;三,通过老师的专业指导,让孩子们学会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梁营章说。
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要参加“晨练微课堂”,而是希望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参与自己喜欢的运动。这个不用强制参加的体育课越来越受孩子们的欢迎,家长们也非常认可。体育组组长任海江说:“以前只有几十个孩子来学校参加‘晨练微课堂’,现在平均一天会有三四百个孩子参加,多的时候能达到五百多人,甚至上千人。”
09:10
六年级六班的孩子们开始上他们今天的体育课,这堂课是足球专项课,学生分组踢比赛。除了六年级六班外,操场上还有七个班在上课,有些班级在上足球专项课,有些班级在上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
任海江介绍,“三个一”模式中“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也就是说每个班每周有5节体育课,其中,3节上国家规定课程,1节开展足球专项训练,1节体育自选课程。
“目前实行‘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是为了激励孩子们运动。在体育课方面,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但也必须有强制性上的课,这也是我们对马约翰强迫体育锻炼精神的传承。”梁营章说。
国家规定课程和足球专项训练课程是体育课的必修课,当被问及选择足球作为学生必选的体育项目的原因时,任海江说:“踢足球不仅仅能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带给孩子们很多的益处。比如,足球是集体性项目,需要团体的凝聚力,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很有帮助。”
作为清华附小的品牌项目,足球在一年前就成为了必修课,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现在清华附小是人人会踢足球,班班都有足球队。清华附小的足球队已经在多个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任海江表示,清华附小重视足球这项运动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们去赢得比赛,而是让他们了解足球这项运动,拥有一项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从而实现清华附小“健康、阳光、乐学”的小学阶段育人目标。
六年级六班的“课前三分钟”里,体育老师讲述了有关足球的技战术。任海江介绍,在足球课的课前三分钟,以及因雾霾天而上的室内足球课,体育老师会给低年级的学生讲解足球这个体育项目,给中年级的学生讲各个国家的足球队、足球明星等,给高年级的学生教授技战术。“我们给学生开这些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全方位地了解足球这个体育项目,而不是让他们去赢得比赛。”任海江说。
10:00
“立人为本,成志于学”,在任海江的带领下,孩子们整齐划一地喊出清华附小的校训。这是每天“健身大课间”的必修项目,旨在让孩子们把校训牢牢记住,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十点整,是每天的“健身大课间”的时间,全校所有年级的孩子都要参加。所谓的“健身大课间”,是将以往的被动做广播操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项目。学生们在运动场上,既可以以班为单位跑步、跳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体育项目。
课间做广播体操是很多“70后”、“80后”在学生时代的记忆,整齐划一的成套动作是广播操的特点。在清华附小,广播体操被学生自主地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替代。“关于取消广播体操的决定,我们是通过了很多次的讨论和调研才做出的。以前,一到做广播操的时间,孩子们都无精打采,他们对整齐划一的动作并不感兴趣,因此做操也就随便糊弄一下。但现在,一到健身大课间的时间,孩子们跑着去操场,因为他们可以做自己选择的、喜欢的体育项目,儿童站在了运动场的正中央。”任海江说。
14:25
“这节课是我最喜欢的课。”四年级五班的金之涵说。她戴着头盔、护腕,穿着轮滑鞋,刚刚和同班好友结束了一场150米的轮滑小测试,金之涵略胜一筹。“这个课是我自己选的,我喜欢轮滑。我现在滑得越来越好了。”金之涵说。
“每个学生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是“三个一”模式中最有特色的“一”。每个学生每周有一节长达一个小时的体育自主选修课,共有九个体育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包括足球、轮滑、板球、棒球、篮球、健美操、乒乓、武术、排球。
“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体育项目,一方面,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寻找自己的兴趣,从而做出一个负责任的决定,而不是父母或者老师替代他们做决定。这也是我们实现学校‘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办学使命的必然要求。”梁营章说。
侧记 特别的“马约翰研究室”
清华附小体育组的办公室门口挂牌“马约翰研究室”。在办公室里,一幅“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书法作品挂在墙上。任海江介绍,目前“马约翰研究室”有12位老师,各个都“文武兼修”,出得了操场、进得了教室,打得一手好球、写得一手好文,都是综合型人才。他们希望能够传承马约翰精神,即“通过体育育人”,那么体育老师首先也必须是一个综合型的人,成为一个综合型教师。
任海江在清华附小工作已有九年的时间,他说,九年过去了,他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在逐渐加深。在清华附小,由于学校重视体育,学校提供了诸多机会供体育老师施展才华。体育课不再是语数外老师可以随意“征用”的课了,体育老师也不再是陪孩子们打打球的副科老师了。
“现在虽然很累很辛苦,我们却乐在其中,当看到孩子们的成长,看到学校对体育组的认可,我明白我们的付出是有成果的。”任海江最后用四个字总结了一天的工作——“挺幸福的!”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