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2015北京群众体育借势而上
“今年是全面深化体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体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项任务十分艰巨。”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川提出,面对新机遇和挑战,要推动“一个主导、两个拓展、四个融合、五个保障”,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发展。
李颖川表示,“一个主导”即紧紧抓住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是赋予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应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主导作用。“两个拓展”即拓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拓展就是要实现均等化、保基本、全覆盖。深度拓展就是要逐步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健身工作的格局。“四个融合”即注重部门融合、内部融合、社会融合、市场融合。“五个保障”分别为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宣传保障、队伍保障、信息化保障。
逐步建立全民健身法治体系
在“一二四五”之外,全民健身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同样是201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李颖川指出,2015年北京市将继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配合修订《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完成《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效果评估、第三次北京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工作、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利用好各级人大、政协的专题调研渠道,对市、区县两级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同时在调研基础上,摸清底数、查找问题、提出对策,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另一方面,北京市还将统筹城乡体育发展,推动体育生活化社区和体育特色村建设。新建665个体育生活化社区。在体育生活化社区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完成《社区建设与评定规范 体育生活化社区》地方标准并在部分社区先行先试。推动体育生活化社区提档升级建设。创建52个体育特色村,研究制定体育特色乡镇标准与实施办法,为“十三五”时期创建体育特色乡镇奠定基础。
探索全民健身发展新模式
此外,在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之际,北京还将进一步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一方面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以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为基础,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布局。重点推动笼式足球、老年门球等专项场地建设,探索冰雪项目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设施“一区一品”评选工作,打造京津冀全民健身休闲圈。创建15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支持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和绿道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业融合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探索市场化经营模式。
一方面强化群众体育组织建设与服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体育社团交流,广泛开展互动活动。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研制市体育局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的标准、办法及评估标准,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加强市、区县体育总会“枢纽型”体育组织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
并将进一步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办好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10余项群众性国际品牌赛事活动,举办北京市第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第七届北京市体育大会、北京市第九届“和谐杯”乒乓球赛等市级品牌活动,巩固推进区县“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推动就近就便、小型多样的“一街(乡镇)一品”活动开展。突出项目带动,打造京津冀健身休闲服务圈,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推广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市民体质促进项目。
与此同时,还将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与宣传。发布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开展老年人、妇女等人群体质研究。打造区县二级体质测定示范站,开展日常体质测定。鼓励社会资本开办体质测定等各类机构。提高全民健身工作信息化水平,创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外服务、对内管理、省市间相互交流功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大数据系统。
借势申冬奥 大力发展冰雪运动
此外,面对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有利时机,李颖川表示,北京也将“借势发力,顺势而为,资源整合,大力开展冬季体育运动,积极组织群众性健身活动,打造多元化健身设施,培育发展群众性体育组织,加大宣传指导服务,形成全民支持申办冬奥会的浓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