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逝世 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哀悼 社会各界沉痛悼念

15.03.2015  18:41

3月13日上午,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理论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理论的创建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吴玉章终身成就奖、中国伦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道德与文明》主编、国家教委(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编委会主任、特邀总编辑罗国杰教授罗国杰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罗国杰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属表示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对罗国杰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并送花圈。马凯、刘延东、刘奇葆、赵乐际、杨晶等领导同志以及胡锦涛、乔石、朱镕基、吴官正、李长春、李铁映、陈至立等离任领导同志对罗国杰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并送花圈。

袁贵仁、王晓晖、苟仲文,徐惟诚、朱开轩、石仲泉、周文彰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负责人,高校负责人,罗国杰教授生前友好和学生对罗国杰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并送花圈。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专程来学校吊唁。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动态》编辑部、《哲学研究》编辑部、《世界哲学》编辑部,北京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中国伦理学会、北京伦理学会、上海市伦理学会、广东伦理学学会等机关单位、出版社、高校、学术团体和社会团体对罗国杰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并送花圈。

徐令义、郝平、徐惟诚、周文彰、夏伟东、冯俊、张东刚、戴木才、王丹彦、王莹、曾建平、樊和平、万俊人、李萍、詹士友、张海涛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负责人,罗国杰教授生前友好和学生,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负责人和哲学教学研究机构相关负责人参加罗国杰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并敬献花圈。

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校长陈雨露,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俊杰,副校长伊志宏,党委副书记吴付来,老领导黄达、程天权、李昭公、杜厚文、沈云锁、陈一兵、周建明,老教授陈先达、张立文、汪永祥、宋希仁,各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罗国杰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并敬献花圈。校领导王利明、查显友、刘向兵、洪大用,老领导马绍孟、袁卫、牛维麟、冯惠玲、李震中、杨德福、林岗、许征帆、周新城、郝彦桐、杨慧林等敬献花圈。

参加罗国杰教授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毕业学生代表,罗国杰教授亲属、生前友好、同学代表等各界人士。

上午9时,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门前排起了长队,大家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默默追忆罗国杰教授的辉煌一生和崇高品格。

9时30分,罗国杰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大家佩戴白花,缓缓步入东礼堂,送别罗国杰教授最后一程。告别室内摆满了花圈和挽联,寄托了对罗国杰教授的无尽哀思。在低缓的哀乐声中,各界人士缓缓走到罗国杰教授遗体前三鞠躬,与罗国杰教授做最后的告别,并和家属一一握手,请他们节哀。

罗国杰教授是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吴玉章终身成就奖、中国伦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组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高校理论战线》编委会主任、总编辑,《道德与文明》主编。

附:罗国杰教授生平事迹

罗国杰1928年1月3日出生于河南内乡;1939年至1945年中学时期,就读于河南开封市;1946年至1949年大学时期,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法学院,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至1956年,在上海虹口区委、上海市委从事党务工作;1956年至1959年,以调干生身份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本科,毕业后留校从事伦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罗国杰教授追求真理,六十年如一日,俯而读,仰而思,留下了丰硕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和宝贵的思想财富。罗国杰教授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罗国杰教授心系国家民族,关注社会进步,学以致用,把伦理学的学术研究与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和以德治国理论。罗国杰教授著作等身,独著、合著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教程》、《西方伦理思想史》(两卷本)、《中国伦理思想史》(两卷本)、《中国传统道德》(五卷本)、《中国革命道德》(五卷本)、《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十一卷本)、《人生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职业道德建设》、《道德建设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罗国杰文集》等。

罗国杰教授于1960年主持组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伦理学教研室,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伦理学教科书。改革开放初期,在罗国杰教授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面向全国举办伦理学教师进修班和研究生班,为新时期以来中国伦理学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培养了教学和科研的基本骨干队伍。罗国杰教授作为新中国第一位伦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专业人才,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罗国杰教授六十载笔耕不辍,耄耋之年仍潜心思考,诲人不倦,晚年获“吴玉章终身成就奖”并把奖金100万元全部捐献为学生奖学金。罗国杰教授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言为人师,行为世范,道德文章,高山仰止。

罗国杰教授长期担任副校长,先后主管科研、人事、学科建设等工作,在提升学校科学研究水平、推动学术著作出版、培养建立学术梯队、加强教职工队伍方面成绩显著。罗国杰教授长期领导学校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工作,主持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理论课的开创和完善工作,为推动中国人民大学以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国杰教授一直担任全国普通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统编教材的主编;晚年在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同时,倾尽心血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本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一首席专家,为加强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罗国杰教授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运用自己的渊博学识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建言献策,对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对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对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遗产等,都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作出了深刻的学理论证阐释。

罗国杰教授的逝世,是中国哲学界、伦理学界、教育界和思想理论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大损失!

我们要学习其高尚的德行风范,发扬其严谨的学术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罗国杰教授的精神品格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