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中学位将大幅增加

25.10.2016  18:13

  提升各区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差异化增加小学、初中学位,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床位达40张……到“十三五”末期,本市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昨日正式发布,市发改委对此进行解读。

  调布局:大医院从城六区向城外疏解

  按照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来安排不同区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重点,是《规划》的一大特色。结合其定位,对城六区、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山区以及城市副中心各有侧重地作出了安排。

  城六区将更加舒适宜居,将部分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更大区域布局,着力提升老城区平房区、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将积极承接好城六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职住平衡。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强举例说,“十三五”期间要推动一些大医院向平原区疏解,计划建设北大第一医院南区、武警总医院房山院区、同仁医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实现平原地区每个新城均配置优质三级医院资源。对于山区,义务教育阶段会继续新增一批与城六区优质资源深度合作的中小学校;基本医疗方面,在“十二五”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成的基础上,推进区中医、妇幼等专科医院建设。

  《规划》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三最”的标准,即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此外,《规划》还提出要积极推动京津冀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推进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补短板:提升各区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

  孕妇发愁找建档医院,学龄儿童家长发愁去哪儿上学……针对社会发展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划》作出了明确规定,完善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将覆盖教育、医疗、就业等市民生活方方面面。

  ●保障:建市第三儿童福利院

  《规划》明确,统筹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制度,提升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完成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改扩建,建设市第三儿童福利院、市级救灾捐赠物资储备库及分库等重大项目,支持各区建设儿童福利机构。

  ●教育:差异化增加小学初中学位

  均衡是《规划》在教育方面提出的目标。王强表示,重点是积极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后续行动,根据城市区域功能调整和人口分布变化,差异化增加小学、初中学位,大幅增加优质高中学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巩固在95%,义务教育阶段100%公办学校实现就近入学,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99%,确保每所初中学校都有数量比例相当的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顺利实施。加快充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多种方式增加幼儿园、中小学教师配备。

  ●医卫:重点新增妇产儿科医疗资源

  在医疗卫生方面,将以全面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强化居民健康管理,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不低于3人。“各区都要配备一所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妇幼保健院。”王强表示,为了切实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将重点新增妇产、儿科医疗资源。未来,将结合居住区和人口分布变化,补充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养老: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床位40张

  王强介绍说,“十三五”时期,将构建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深入推进医养结合,鼓励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诊疗等服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此外,还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密结合,建立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为支撑,综合医院为保障的老年健康服务网络。2020年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为失能老年人等服务的护养型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70%。

  促实现:志愿者比例达到20%以上

  这些目标将如何实现?方式将不只拘泥于传统渠道。《规划》提出,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好社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王强表示,以社区为单元,整合服务功能,推进公共事务下沉,搭建直接服务群众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性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专业服务商、社会组织、志愿者、专业社工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主体都将被重点培育。此外,“互联网+公共服务”将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据资料,推动信息共享。

  与此同时,创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继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机制,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志愿服务和慈善,建立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效保障机制,力争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20%以上。

  (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肖丹)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