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水质过半 提前达到要求

17.10.2019  02:02

  今天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水污染防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国家考核本市的25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6%,劣Ⅴ类水体比例8%,提前达到国家要求。随着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从2015年至2018年,跨界断面补偿从9.7亿元下降到1.55亿元,三年减少了8.15亿元。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韩永岐介绍,近年来,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评价结果出炉,评价为优秀的是延庆区、西城区、怀柔区、密云区、海淀区。相较2016年,2018年评价为优秀的区由2个增加为5个,评价为不合格的区由2个变为零。

  记者了解到,全市共监测河流99条段,湖泊22个、水库18座,多年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其中湖泊、水库水质较好,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河流水质逐年好转,2019年上半年全市Ⅰ类至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50.6%,Ⅳ类、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37.1%,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2.6个百分点和29.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12.3%,与2015年相比减少32.2个百分点,水质改善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考核本市的25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56%,劣Ⅴ类水体比例8%,提前达到国家要求本市2020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不低于24%,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不高于28%的目标。同时,密云水库等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市级、区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关标准。

  近年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本市以落实“水十条”为抓手,综合施策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全市全面落实了河湖长制,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全市设置5900余名河(湖)长,以河(湖)长制落实领导责任;完成了两个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全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4%,完成142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再生水使用量逐年提高,2018年达10.7亿立方米,成为本市生态用水的主要水源。

  同时,采用经济管理等手段,继续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在流域上下游各区政府间建立经济补偿制度,也就是“水差要交钱,水好能收钱”。2015年跨界断面补偿金额收了9.7亿元,随着近年来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补偿金额大幅下降,2018年的补偿金额收了1.55亿元,减少了8.15亿元,下降比例达到84%。经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全市各区应缴纳跨界断面补偿金792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07万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另外,本市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重点流域专项执法等工作,巩固确保各项工作成果。

  今明两年是本市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的关键期,全市将践行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保护的转变,突出体现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的理念和思路,逐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同时,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城镇向农村地区的延伸转变,并印发实施第三个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骆倩雯)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