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简介之一

04.10.2015  17:51

 

      绿色新闻网报道: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庆祝教师节的工作要求,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在我国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印发了《2014-2015年度获得部分重要表彰奖励及重大项目的教职工个人和集体名单》,大力开展校内宣传。学校号召广大教职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以此表达对所有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敬意。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梅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升级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单位,完成人:张启翔、吕英民、孙丽丹、潘会堂、程堂仁、王佳、杨炜茹、陈瑞丹、李庆卫、蔡明、罗乐)

 

      本项目以改良品种、促进我国梅产业升级为目标,依托6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的实施,经过13年系统研发,在梅重要性状解析、分子育种、繁殖技术优化、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培育花果兼用梅品种15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3项、国际品种登录2项,获中国梅展优秀新品种奖1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授权9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68篇(SCI 15篇)。近三年示范推广7980亩,新增经济效益2.26亿元,利润3245.65万元。培养研究生21名,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户5850人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主要技术突破如下:1破译梅基因组,解析重要性状。首次完成梅全基因组测序和精细图谱构建,对花香、抗寒性等重要性状进行分子生物学解析,为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2优化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对全国梅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建立了包括350个品种的我国最大的梅品种数据库,研制了梅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结合FISH和分子标记技术阐明梅品种及近缘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优化了育种亲本选配和杂种鉴定技术等。3改良快繁体系,研制产业标准。研发出梅胚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克服了试管苗黄化的技术难题,筛选出最适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5%、分化率46%,不定芽生根率88%,建立了高效的梅离体再生和快繁技术体系。4开发衍生产品,促进产业升级。发明以半开梅花为原料制备梅花浸膏(得率高达0.24%)、熏香香水及完全保留新鲜梅花香气成分的技术等。 来源:绿色新闻网                    作者:绿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