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科技成果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7.12.2019  18:00

郭华明教授

干旱盆地高砷地下水分布和形成机理的概化图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郭华明教授担任第一完成人的研究成果“干旱-半干旱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机理”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由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完成,获奖完成人分别为郭华明、王焰新、王广才、沈照理。 该项目属地球科学领域,以揭示高砷地下水成因模式和控制机制为最终科学目标,采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胶体促进砷迁移和铁氧化物还原是地下水缓慢径流区砷释放的主控过程;揭示了微生物介导砷-铁共还原的地下水富砷机制;提出了铁基矿物吸附砷的内层络合模式。研究成果提高了对干旱盆地高砷地下水分布和形成机理的认识,推动了地下水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是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重要基础,面向全国高等学校,每年评审一次。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项目共315项(人),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6项,二等奖188项,青年科学奖10人。  
北京地区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10日电 (陈杭)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6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9.Bj.Chinanews.Com
北京地区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记者获悉,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6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9.Bj.Chin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