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复工进度慢?北京政策组合拳助企业恢复造血能力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8日电 (陈杭)按要求不能开工、设置审批审核门槛、企业复工意愿不强……为解决中小型企业复工进度慢问题,2月以来,北京市先后出台16+9条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加上18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通告》(下称通告)将形成政策组合拳,目的就是努力促进中小型企业恢复生机。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18日在发布会上提到,从监测情况看,北京市主要行业复工情况有三个特点:生产型企业复工率高于服务型企业,大型企业复工率高于中小型企业,比如前期摸排的近39万中小型服务型企业的复工率为53.6%,小门小店复工复产进度相对较慢。从区域看呈现出从核心区、城四区到外围区域,复工率、到岗率逐渐增高的态势。
部分行业复工复产进度不够理想,有多重原因。比如受政策因素影响,空间密闭、人员集聚场所按要求是不能开工的,还有一些虽没有明令禁止,但基层操作中设置了一些审批审核的门槛,也影响了企业复工;还有部分企业是出于产业链、成本、资金等多重因素考量,本身复工意愿不强;再比如受市场需求影响,餐饮行业比较典型,即使开工短期内需求也很难回升至正常水平。
中小型企业点多面广,复工进度慢,不仅影响民众生活便利性,也不利于稳经济特别是稳就业。
“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加快促进市场需求恢复和信心恢复。”李素芳表示,应该看到,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并不会改变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李素芳称,要支持和引导企业适应防控常态化形势,创新经营模式,开拓市场,创新服务,激活需求,促进企业恢复造血能力。社会经济运行是个循环,环环相扣,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就是要努力让这个循环重新运转起来。
“要抓精准服务,改审核为服务,各级政府部门要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落实防控要求,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现实困难,落实好精准帮扶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企业增强发展能力。”李素芳说道。(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