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新疆 郝立新教授作主题演讲
6月28日,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四十二场活动在新疆克拉玛依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作了题为《走出诚信的危机——诚信的理念与实践》的演讲,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了互动。
“诚信就是诚实信用,不欺人,亦不自欺,履约践诺,有诺必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人类文明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讲座伊始,郝立新教授便对核心价值观“诚信”一词做了深入阐释。
郝立新教授指出,“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诚信的市场运行机制。”由于中国先天的契约精神发育不足,后天的市场契约机制也尚不完备,这为市场主体间的不正当竞争提供了温床。市场主体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等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我们迫切需要在流通环节建立“诚信人格”与“契约诚信”相统一的市场运行机制。新疆克拉玛依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稳步推进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克拉玛依熟食品加工基地等诚信品牌,营造了“守信受益、失信必损”的价值导向。
对于公众关注的政府公信力问题,郝立新教授表示:“诚信是立政之基,是党和政府取信于民的前提,要以诚信提升党和政府的政治公信力。”郝立新呼吁党和政府要保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如实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诉求,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郝立新教授强调,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也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境界、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政治公信力、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郝立新教授说。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建立需要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化的诚信德育活动来实现,因此要优化公民诚信德育策略,加强诚信制度建设,重建市场主体的诚信人格、“以人民为中心”重构政治诚信。
郝立新教授最后强调,转型期的中国,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诚信缺失问题,但只要我们党下定决心,吸取全世界诚信文明成果,以建设社会主义诚信文明为导向,以解决诚信缺失问题为中心,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诚信文明建设当中来,就一定能够树立起一面社会主义的诚信大旗,使诚信成为人们自觉遵循的公序良俗和社会风尚。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重点报道。来自当地的近200名基层干部到现场聆听了讲座,来自全国的302万网友收看了节目,23.5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一直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曾表示,“人民大学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科研力量,深刻阐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
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时任副校长刘向兵,党委副书记吴付来,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郑水泉、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宏伟等陆续赴各地出席讲坛活动,并对主讲内容给予点评、为主讲人颁发证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教授、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国学院教授韩星等先后受邀作主题演讲。
自2014年5月30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首场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十二场,曾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广东中山、广西南宁、珠海、四川自贡等省市,民生银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单位开讲,活动邀请一流专家学者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典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解读,并运用网络视频直播、线上线下互动、报纸报道等方式进行立体、广泛传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