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4件作品获中国高校校报年度好新闻奖
本网讯 12月3日至4日,中国高校校报协会2018年年会暨第三届中国高校传媒发展高端论坛在福州举行。会议揭晓了2017年度高校校报好新闻奖评选结果,我校报送的新闻作品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高校校报协会成立25周年,“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成为大会关键词。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调研员、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党建指导员田敬诚等嘉宾与870多名高校校报人相聚在闽江之滨,共同见证《永远的家园:与时代同行·中国高校校报协会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发布,聚焦并探讨“跨界创新——全媒体时代如何讲好校园故事”。
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志刚致欢迎词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必须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上的深度融合。
韩景阳指出,中国高校校报协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推动者,也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次大会适逢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之际,旨在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与高校校报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她希望高校校报不断融合创新,搭上智媒体、融媒体的快车,努力推进团队、内容、受众、技术等多方面与新媒体相辅相成,赢得机遇,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田敬诚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要求,希望校报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与时代同行,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学识渊博、善做宣传工作、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努力做好新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把中国高校校报事业继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为获得消息、通讯、言论、版面、新闻摄影和新媒体6类好新闻一等奖的获奖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我校获奖作品分别是:《中国农大校报·新视线》第406期第一版(编辑:何志勇)获得版面一等奖,《让“牛粪”为牧民插上致富的翅膀》(作者:欧阳永志)获得新媒体一等奖,《为了国人餐桌上那杯牛奶》(作者:刘铮)获得通讯二等奖,《走基层之路,做治国理政栋梁材》(作者:郝琦伟)获得消息三等奖。
在以“跨界创新——全媒体时代如何讲好校园故事”为主题的论坛环节,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得者、新华社高级记者陈芳,著名报人、厦门日报社原党组书记、原社长李泉佃先后作了主题报告。
陈芳以“种子的力量——从黄大年到钟扬的时代启示”为题,分享了典型人物报道和科技报道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鼓励大家在实践中“讲责任、讲品味、讲格调”,练就“新闻眼”、善用“联系观”、提高“发现力”,以“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和“好的作风、文风”来讲好新时代的校园故事。李泉佃以“传统媒体的蝶变——以厦门日报为例”题,分享了《厦门日报》形式创新、读者互动、还版于民、讲好故事、媒体融合五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媒体要变革,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李泉佃指出,校园媒体也要与时俱进,向变而生。
在“从好新闻看高校校报的内容创新”“高校校报的视觉创新与内容坚守”两个分论坛中,好新闻评审小组负责人分别围绕内容创新、跨界创新、视觉创新等主题对各类参评作品进行了讲评。
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讲好校园故事”分论坛上,江苏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代表分别分享了在全媒体时代如何统筹报道资源、讲好校园故事方面的经验与思考。他们认为,融媒体不仅是媒介形态的融合,更是顶层设计的融合、报道内容的融合、采编队伍的融合和运行机制的融合。在坚守育人初心和内容为王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手段,用精彩的方式讲好校园故事,不断提升高校融媒体的聚合力、吸引力和关注力。
此前,北京市高等学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主办的2017年度的北京市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结果也已揭晓,我校共获得6项奖励。分别是:《为了国人餐桌上那杯牛奶》(通讯类一等奖、作者:刘铮),《让“牛粪”为牧民插上致富的翅膀》(网络新闻类一等奖、作者:欧阳永志),《侯书林教授的援疆事》(网络新闻类二等奖、作者:郝琦伟),《走基层之路,做治国理政栋梁材》(消息类三等奖、作者:郝琦伟),《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评论类三等奖、作者:刘铮),《I LOVE CAU(组图)》(新闻摄影类三等奖、作者:何志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