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代表审议预算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 安排任务精准务实
3月8日和9日上午,各代表团对预算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查。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安排目标任务精准务实,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体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落实五大政策支柱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郝鹏说,预算报告体现稳中求进总基调,贯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体现了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勇于改革的精神。预算报告准确把握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定位,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特别是对老少边穷地区和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表示,完全赞成预算报告。他建议:一是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合理确定财力配比,适当加大中央事权,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施营改增,要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二是统筹协调着力化解过剩产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等手段,制定实施财政、金融等支持配套政策,落实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工作机制,有计划逐步化解过剩产能。尤其要重视职工安置,稳妥处理企业债务。三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管理。采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制造业升级转型,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努力改善供给质量和效益。
“过去一年,各级财政积极应对‘三期叠加’和社会转型的多重挑战,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2016年的计划和预算草案是可行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跃兰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委书记王晓看来,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工具运用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呼应性进一步提升,财税体制改革的导向性、精准性进一步提升,在兼顾长短期目标、协调政策与改革等方面效果明显,更好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阶段性特征。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强化财政政策作用的机制,在优化供给侧管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响应、匹配和传导效应,进一步增强稳增长的政策效应。
预算在本质上讲是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一个反映。所以,政府的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在预算当中体现,比如说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庄毓敏指出,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定向精准发力的特征,把资金投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市委书记郭青建议,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要精准用到贫困户、贫困人身上,并加大慢性病致贫的资金扶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地方债券,不搞一刀切;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出台更快捷、更注重效率的制度机制;稳步推进“三补合一”政策。
“总理在政府报告里也讲了,对老百姓应该确保的支出一分也不能少。在预算安排里就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转移支付,增长22%,是几项增幅里最高的,体现了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表示,现在的财政支出压力很大,扩大一部分赤字规模就是用于弥补财政减收因素,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3%赤字率这个安排是比较合理的。
原文链接:
[中国财经报]总结成绩全面客观 安排任务精准务实 ——全国人大代表审查预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