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首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发布

09.10.2014  12:25

  节后第一天的清晨,小雨夹杂着雾霾笼罩了整座京城。昨日上午9时,本市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由于大气扩散条件不理想,污染物浓度逐渐上升,17时,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今秋首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23时,市气象台又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预计至今早9时有浓雾。预计未来3天,本市将持续重度污染状态,提醒市民做好健康防护措施。

  根据本市制定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空气重污染预警由低至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黄色预警意味着“预测未来1天出现严重污染或持续3天出现重度污染”。

  其实,此次重污染天气的到来有迹可循。据气象、环保等部门分析,导致一天两个黄色预警信号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区域污染、气象条件、秋收时节和车辆返程。

  首先,从10月7日开始,华北地区逐渐转为稳定天气控制,污染物开始快速积累,在河北省的中部南部、河南省的北部形成了较大范围的区域性污染,空气质量普遍已经达到五级重度污染水平。到10月8日,随着气象条件的继续转差,区域性污染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北京、河北省中部及南部、河南省北部等沿太行山一线的区域成为污染最重的区域,空气质量处于重度至严重污染状况。

  其次,从10月7日早上开始,受北京及周边地区不利天气条件影响,雾、霾天气首先出现在本市平原地区。昨日早晨的短时降雨使得空气湿度增大,叠加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效应,在偏南风的输送作用下,导致空气污染物浓度迅速上升,能见度明显下降,雾、霾覆盖本市大部分地区,昨天14时的能见度已降到2公里以下。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性污染的双重作用为本市的重污染天气埋下了伏笔。从现有资料分析,目前的稳定天气未来几天仍将维持,期间没有明显的空气质量改善因素,区域及北京地区的空气重污染状况将维持。

  第三,据环保部对秸秆焚烧的卫星遥感监测,北方地区逐渐进入秋收季节,国庆期间部分省市秸秆焚烧较为集中,是本次区域性重污染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此外,10月6日至7日本市迎来市民度假返城高峰,猛增的车流量所产生尾气也为重污染天气的出现“推波助澜”。

  为积极应对黄色预警信号,市市政市容委及时启动黄色预警作业响应,采取措施增加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喷雾压尘降尘作业,控制道路扬尘污染。

  相关部门预计,从昨天夜间到10月11日白天地面风速小、大气层结稳定,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和水汽的扩散,湿度较大,雾、霾天气将持续。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10月11日夜间受冷空气影响,气象扩散条件将明显改善,污染扩散能力增强,此次雾、霾天气过程将结束,本市的污染状况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将达到优良水平。

  健康提示

  雾霾天的能见度较低,同时空气中灰尘、细菌、病毒等污染物比较多,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引发呼吸道疾病。相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雾、霾天气驾车要减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随时关注路况信息,以防部分路段出现封路现象。近几天市民不宜进行早锻炼,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运动;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减少体育课等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和室外作业时间,在户外行走时最好戴防护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