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亿打造民政公共服务设施
昨天,本市在房山区召开全市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未来五年内,全市将投资290亿元,推进各区县建设养老、救灾、社会组织等10项标准化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总规划面积将达590万平方米。
今年4月,本市出台《北京市2015-2020年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该规划由市民政局联合市发改委,经过前期调研和现状摸底调查,历时一年多编制完成。这也是本市首次编制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此次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规划。
市政府秘书长李伟表示,与城市交通、市政等其他设施相比,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块短板,而民政基础设施又是短板中的短板。
目前,本市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存在基础落后、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市区分割等突出问题。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万钧介绍,设施建设规划的出台将加快解决这些问题。此次制定的规划不仅考虑了市级设施,也将区县服务设施一并考虑。
今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将涵盖民政各个方面,包括养老、儿童、社区、救灾、救助、殡葬、优抚等9个业务领域。设施建设强调以区县为主导,规划中的区县项目占到80%,市级项目仅占20%。各区县要把已列入规划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三五”时期本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2015-2020年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了“十个一”和“三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化配置。其中,各个区县要配建4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以及儿童福利机构、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救助站、救灾物资储备库、婚姻登记场所、烈士公祭场所、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场所、福彩工作站共10处设施。街乡镇则需要配备社区服务中心、养老照料中心、慈善捐赠站点各1所。
依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总规划建设规模约59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约290亿元。李万钧表示,民政服务设施建设并非全由财政投资,绝大部分项目将由社会投资完成,政府财政资金主要起引导作用。
为加快建设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本市还将创新设施建设方式。不仅通过兴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大设施总量,还要通过合并、置换、重组、转让等提升设施容量,多策并举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
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市场准入标准,完善民建公助、服务购买、以奖代补等制度。还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构建良性竞争和规范有序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格局。
相关新闻
全市推广房山民政设施“样板间”
北京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昨天召开,在全市范围推广房山区的建设经验。“十二五”期间,房山区累计投资22亿元,新建、改扩建共25万平方米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提高了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房山区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4.7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全区现有养老机构42家,其中,政府办22家,社会办20家,提供养老床位8388张,每百名老人养老床位5张。
房山区长阳社会福利中心属新建小区养老服务配建设施,总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该项目在房山区开创了由开发商无偿将养老配建设施移交给政府统一管理使用的先河,实现了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房山区还积极探索建立以福利院集中供养为基础、政府联动、社会参与、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模式。位于青龙湖镇窦各庄村的区儿童福利院于去年6月建成,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床位100张,总投资3000多万元,能全方位满足孤儿弃婴集中养育、社区和家庭病残儿童康复服务和养育指导等服务需求。该福利院被民政部列为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
近年来,房山区建成了覆盖区、乡、居三级较为完备的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体系,其中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11个,社区服务站131个,社区服务设施开始向农村地区延伸。在“7·21”特大自然灾害后,房山区救灾物资储备库也得到充实,其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储备各类物资80余类27万余件,能满足1万人以上救灾需求。全区还建立了灾情预警联动机制,设立灾害信息员、设置山区险村雨量报警器,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此外,房山区在流浪乞讨救助站、殡葬服务设施、烈士纪念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都完成了改扩建任务。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作为“样板间”,房山区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建设了平西抗日纪念馆、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救灾储备库等一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民政公共设施建设的新突破,示范效应明显。全市各区县将加速推动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早日落成服务民生。
记者 童曙泉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