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靳诺: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中国不能缺席,亮明了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改革开放所创造的发展奇迹,源于中国国内的治理成就,源于中国对推动世界脱贫致富、经济增长及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巨大贡献。
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源于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探索出一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工业化、城镇化及市场经济模式,客观上在鼓励越来越多的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激励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实现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和人类文明共同复兴的愿望。
全球治理任重道远,为何中国不能缺席?
首先是中国与世界日益形成命运共同体。过去,我们强调,把中国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国与世界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世界不扫,很难扫一屋。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实现国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发展中国家权益,均离不开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要成为新的世界领导型国家,中国应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增强制度性话语权。
其次是世界呼唤。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全球治理要下好先手棋,着眼于世界大势,引领未来格局变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庭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要坚持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从长远看,中国全面而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乃是世界的呼唤,体现了中国担当。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只是出于更好地确保自身权益,提升中国的制度性国际话语权的考虑,也是改变“有治无理”、“有理无治”的世界治理局面的行动。所谓“有治无理”,就是当今全球治理的话语权由发达国家把持、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的局面;所谓“有理无治”,就是我们有全球治理的理念但影响力不够的现状。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实现“有治有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大国、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文明古国,多重身份的优势,使得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能发挥好倡导者、协调者、推动者作用。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源于全球经济治理又超越全球经济治理。
2016年10月13至15日,“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重庆召开。会议围绕“全球经济治理创新:政党的主张和作为”这一主题,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对于全球治理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深入讨论,系统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理念——“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循序渐进、标本兼治、务实有效”,得到了与会的世界50多个国家的70多个主要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的高度赞赏。基于这些理念,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正在变成中国的自觉行动,即自觉地把中国国内改革开放与全球治理密切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等。这些思想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因此,要继续向国际社会阐释我们关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理念,坚持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不要单赢,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合作面,引导各方形成共识,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顺应了时代需求,反映了国际公意。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今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倡议、中国印记会越来越多。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所写的序言,刊发时略有删节。原文刊于《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19日24 版)
原文链接: [人民日报]靳诺: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序与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