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陈先达:哲学是普惠的学问

14.06.2017  00:13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人人都需要学习,甚至需要终身学习。一些人对专业学习比较上心,认为它是“硬件”,是谋生手段和就业技能;但往往忽视哲学学习,视之为无用的学问。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

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学点哲学,尤其应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确立理想和信仰的基础,是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是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党员、干部极为重要。实际上,学哲学并不限于党员、干部,对于一般人来说也是必要的。相对于科学技术而言,哲学确无一技之长、一专之能,可它有任何其他学科都不具有的功能。没有实际技能,人们不能从事相应的专业性工作,也没有谋生就业的本领;而不学哲学,人们就会失去精神支柱,缺乏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判断能力。人生最大的危机不是没有某种专业技能,而是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的丧失、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危机。哲学是拯救这一危机的有力思想武器。

可能有人会说,我是科技工作者,最重视的是科学事实和数据、信息,学不学哲学无所谓。可什么是科学事实和数据、信息?如果不首先解决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即世界的客观性问题,这个问题就不能得到科学解答。如果坚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都源于本心,那所谓的科学事实和数据、信息无非是主体固有的,只存在于主体心中而非客观的,其对于探索科学真理有什么意义呢?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科学的认识就会更加全面深入。

也许有的画家说,我就是画画,不用学哲学;有的雕塑家说,我搞的是雕塑,与哲学无关……其实,所有艺术家都说自己在追求美。可什么是美?这又是一个哲学问题。如果美只是主体的审美观念而与对象无关,那学画为什么要有模特儿?山水画家何必游历名山大川、临摹写生呢?如果徐悲鸿不观察马、研究马的生理结构,齐白石不观察飞蛾和白菜,他们的相关作品能有形神兼备的美感吗?再以历史学研究为例。历史学离不开人和事,但历史学不单纯是记人叙事,同时需要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人物、发生这样的历史事件。如果历史没有事实、没有规律,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种历史除了戏说,还有什么意义?因此,要正确对待历史,就必然进入哲学领域。可以说,所有科学研究都不能没有哲学作基础。

或许还有人说,我们既不是党员、干部,也不从事科学研究,只是居家过日子的普通人,哲学与自己无关。这也是不对的,日常生活中照样有哲学。人为了什么活着?最让我们感到幸福和高兴的事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感到空虚与烦恼?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只要我们思考生活的目的,思考生活中的幸福和痛苦,思考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便进入了哲学领域。生活中任何人都离不开哲学,只是自觉或不自觉而已。有哲学自觉的人,活得明白;没有哲学自觉的人,难免糊涂。

领导干部更要重视哲学的学习,因为从实际工作到日常生活,可以说处处有哲学、处处需要哲学。没有哲学思维能力,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局部而不是整体,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会因为思维方法不对头而陷入固执与偏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毛泽东同志把哲学比作望远镜,就是因为哲学能让人登高望远。学习哲学的方式有很多,关键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哲学。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哲学是统帅,而不是士兵,是乐队指挥,而不是乐器的演奏者。”我们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种种问题,如果缺少一根哲学的“串线”,不懂得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往往就会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而不可能高屋建瓴。因此,我们既要学习专业知识,有一技之长;又要学习哲学,有一个善于思考全局的头脑。

(作者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本文是作者为人民日报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学点哲学》一书撰写的自序,标题为编者所加;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17年6月12日16版)

原文链接:

[人民日报]陈先达:哲学是普惠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