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人民大学:创新“一体两翼”,让思政课“活起来”

17.05.2016  23:24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魏梦佳)刚迈入中国人民大学,一门名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让19岁新生王硕感到新奇又振奋。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王易让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和能动性,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现研究成果。

王硕和同学一起花了一个多月,自编自导制作了一部微电影,名为《你的努力就是这个国家未来的方向》。影片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被融入一个个质朴温暖的校园故事中。之后的课堂展示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对影片展开讨论,而“主创”们也耐心地答疑释惑,课堂气氛热烈。

我印象中的思政课大都是‘填鸭式’灌输理论,没想到还能如此有趣,放手让我们去思考、讨论和实践,这让我获益匪浅。”王硕说。

为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活起来”,10多年来,人大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认为,在当前网络、新媒体发展带来信息爆炸,各种思潮、价值观激荡等新情况下,思政课教学“不能守成”,不能再“满堂灌”“照本宣科”。“我们要更新理念,把理论的总体和重点、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据介绍,“一体两翼”中的“一体”即系统讲授、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两翼”即“研究型+互动型”教学。在“三位一体”模式中,学校在注重系统讲授基础上,邀请了众多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解析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专设两个学时的社会实践课,指导学生在全国展开实践活动,便于其深入社会、了解国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崎说,2013年以来,学校每年有约3000名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走访、座谈、调查等方式形成300篇左右的调研报告。

针对大学生所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老师们还参与编写了系列思政课通俗理论读物,如信仰研究系列、书简系列等教育读本成果。其中的书简系列书籍,以“书信体”方式就信念、爱国、道德、就业等话题与大学生“对话”,一经出版便深受学生喜爱。

学校30多名一线思政课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创造让学生参与的平台,使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大大提升。

亲切耐心、被学生誉为授课“零差评”的王易教授,一直坚持专题式教学方法,结合传统文化与社会热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仁爱和谐”“孝与忠”“义与利”等专题讨论,加之话剧、辩论、演讲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深思并积极应对生活中问题。

大学生们有很多困惑,渴望交流,老师一定不能把思政课变成‘训话课’,而应使之成为滋养学生的‘心灵鸡汤’。”王易说,“要把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及学生特点紧密结合才能有针对性,从‘我要你学’到‘我要学’。

2014年,人大创立“别笑我是思修课”微信公众号,通过经典美文、教师观点、学生感悟、热点时评等,收获大批学生“铁粉”。今年3月,青年教师张晓萌指导学生打造一些公众号,让学生们用手绘漫画、微电影等形式,“趣味”讲述马克思生平故事及马克思主义原理,广受好评。

现在课程‘到课率’有了保障,还应注重‘抬头率’。”张晓萌说,“90后”学生思想活跃,表达欲望强烈,对社会热点问题很关注。“我们要尊重和包容学生观点,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引导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对中国道路的信心。

人大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卞玉扬兴奋地告诉记者,上了一学期思政课,感觉“收获很大”。“大学思政课就像一把标尺,让我们不断思考和调整,更加坚定信仰,对价值观也有了更清晰的判断。我相信,这不是大学中的短暂课程,而是需要延续一生的学习。”卞玉扬说。

原文链接:

[新华社]人民大学:创新“一体两翼”,让思政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