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30.04.2021  17:03

4月29日下午,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办公楼306召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重大项目与活动处处长唐云,校党委书记、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武贵龙,校长杨仁树,副校长吴爱祥出席会议。理事会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谢建新、岳清瑞,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丁玉龙,英国莱斯特大学董洪标教授,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中钢国际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教授,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副主任赵白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闫相斌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教授和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张敬源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冯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红薇等以及机关部处和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吴爱祥主持。


吴爱祥主持会议

杨仁树致辞

杨仁树首先致辞,他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事业发展情况。他指出,成立理事会是推动研究院发展、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将进一步促进研究院实现开放、合作、共赢发展,对研究院今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研究院将以理事会的成立为新的发展契机,继续依托学校在矿业、钢铁领域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和影响力,不断加强与中外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大力推动矿业与钢铁行业的中外人文交流和科研学术合作,为中国矿业与钢铁企业“走出去”作出贡献。


冯强汇报研究院筹备和成立情况

冯强汇报了研究院的筹备和成立情况。他介绍了人文交流的理念和内涵、人文交流机制的发展、研究院的成立背景、筹建过程与行业选择考虑以及人文交流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意义。


夏娟代表共建单位发表致辞

夏娟代表共建单位发表致辞。她首先阐述了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指出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矿业与钢铁行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走出去”需要在促进民心相通上下功夫,以良好的人文交流促进有效合作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设立行业人文交流研究院的初衷和使命。夏娟对研究院筹建进展给予肯定,并对研究院发展与理事会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秉持一个理念,即将人文交流的理念贯穿研究院建设与对外交往的全过程;二是要坚持四个导向,即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三是抓好四个建设,即抓好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工作内容建设与资源建设。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希望研究院在各位理事的关心指导下取得长足发展,为矿业和钢铁行业企业国际化发展和人文交流事业办实事、解难事、谋发展、做贡献。最后,她表示中心将全力支持学校和研究院建设好、发展好。


颁发聘书

夏娟、武贵龙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颁发聘书。


陈红薇介绍情况和进展

陈红薇介绍了研究院《章程》起草情况与2021年工作计划和进展。她从初步拟定方案、征求各方意见、初步定稿、优化内容到最终定稿等方面,介绍了研究院《章程》的起草过程,回顾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开展的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平台资源建设、工作内容建设的推进情况,并展望了2021年研究院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性先导人文交流问题所开展的八大研究方向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院理事会鼓掌通过《章程

之后,研究院理事会审议通过《章程》并对2021年工作计划建言献策。理事会成员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针对研究院定位、工作重点、加强产业链研究、发挥材料学科引领作用、整合国外人力资源、开展技术专业人才培训,以及开展开放课题、提高跨文化认知及提高人文研究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武贵龙讲话

最后,武贵龙作为理事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讲话。他首先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领导的指导和理事们的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他指出,研究院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将会进一步聚焦功能与定位,朝着集学术研究、决策咨询、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新平台方向努力,促进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交流合作,助推矿业和钢铁行业企业“走出去”,为提升企业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会议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和研究院管理机构人员在会后合影留念。

研究院的成立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次研究院理事会的成立是研究院开局元年机制建设的标志性事件,为研究院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指导下,在全体理事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中国矿业与钢铁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力支撑,赋能新时代北科大扩大对外开放的“奋进之笔”,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摄影:王占奎)

(责编:付云笛、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