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大常委会议审议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9月25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认为,目前,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近年来没有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亟待解决。
蔬菜、水果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8.2%、99%,生猪“瘦肉精”检出率减低至0.5%以内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农业部门省级抽检蔬菜、水果1000多批次,合格率分别为98.2%、99%;抽检水稻、玉米、油菜种子及大米样品200多个批次,未检出转基因成分;生猪“瘦肉精”检出率减低至0.5%以内。
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农业部门为1300多个商品基地乡镇装备农残速测仪、冰箱等设施,同时,将例行监测品种扩大到蔬菜、水果、茶叶和畜禽水产品,监测数量由过去的每年不足10万批次增加到50万批次以上。食药监管部门启动信息化应用平台项目建设,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12331食品药品监管投诉举报一体化工作平台,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
同时,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由表及里、以点带面、重典治乱,严打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上半年,全省立案查办各类食品违法案件4612件,同比增长45.2%;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769人,刑拘459人,移诉409人,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其中,“邵阳等地跨省地下收购病死猪肉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0余名,查扣病死猪肉及制品1000余吨、地沟油4.84万公斤;“岳阳等地制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系列案”涉案货值2亿多元,已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
虚假标注生产日期违法问题在一些行业普遍存在,校园食品安全状况堪忧
桶装水合格率仅为59.2%,风味鱼制品合格率仅为67.6%……虽然当前我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隐患仍然较多。
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肖策群在报告中指出,近段以来,我省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产地和种植养殖源头问题影响面广、加工使用过期食品和虚假标注生产日期违法问题在一些行业普遍存在、肉及肉制品问题比较突出、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积弊日深、互联网售假等新型食品安全问题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新挑战等方面。
今年7月,轰动全国的上海福喜公司加工过期肉制品案曝光后,我省随即展开清查,共清查出相关问题食品1700多公斤。在娄底、长沙肯德基,食药监管部门发现标示为“唐山中红三融畜禽有限公司”生产的30多万元汉堡腿肉外包装标注的生产日期涂改推后1年。此外,发现本省生产提前标注生产日期35天左右的学生奶货值12万余元。
省食安办、省食药监管局、省教育厅今年曾联合对31个县市区74所学校、1005家周边食杂店暗访督查,均不同程度发现问题,抽检发现不合格食品42批次,不合格率达15%。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在长沙、郴州、永州调研时发现,学校食堂使用廉价转基因大豆油和廉价大米问题突出。学校校园超市及周边商店也普遍存在大量售卖麻辣、膨化、油炸类小食品现象,这些小食品大部分属于小作坊生产加工的假冒伪劣食品,普遍存在色素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防腐剂超标、卫生指标不合格等多项问题,对于青少年身体健康极易造成损害。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极大危害,必须标本兼治,从严治理。”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态度一致。
王晓光委员认为,只有在生产环节“提前介入”,及时防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建立起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一旦发现问题便可追溯查找,从源头消除隐患。同时,将检测情况定期对外公布,特别是对不合格食品要及时曝光,引导群众在对食品的选择中趋利避害,让假冒伪劣食品失去市场。
“当前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处罚太轻,以致一些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企业法人和个体经营者受利益驱动,只顾赚钱,不顾食品安全质量和群众健康。必须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加大打击和惩处力度,否则不足以警示违法者。”周发源、谢鼎华、罗述勇等委员呼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于一些规模大的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企业,只要有违法行为,地方政府不应以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就业等为借口,淡而化之,而必须坚决依法从严惩处,并建立不良企业、经营者“黑名单”制度,使他们断绝违法之念,以起“杀一儆百”的效果;对于小作坊、小摊贩乃至街头炸葱油饼、卖臭豆腐的,也必须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准入”制度,一旦不符合要求,坚决不许经营。
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工作薄弱,监管执法难以到位,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把整合机构与转变监管职能、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结合,推动基层监管网络健全完善,做到乡乡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村村配有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按照事权财力匹配原则,统一划转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稳步增大投入力度,确保各监管部门履行食品安全职责实际所需经费。此外,要出台相关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相关专业岗位进入门槛,优化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并加强对县市区、乡镇(街道)基层监管执法队伍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能力。(陈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