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 更上层楼 人大出版社打造中国出版国际名片

07.10.2016  13:06

在刚刚结束的第2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任、罗马尼亚出版家康斯坦丁·鲁博安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手中接过“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奖杯,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伙伴中第六位获此殊荣的业内人士。

此次博览会上,短短五天之内,“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北京)”揭牌,“中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论坛”“2016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合作论坛”召开,《人民币读本》西班牙文版、《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波兰文版新书首发,劳马小说、中国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系列图书版权输出签约,人大出版社打出中国文化在地国际化“组合拳”,一系列高规格的国际化活动引聚了国内外出版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前不久公布的2015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单体社综合排名中,人大出版社名列榜首。在过去的八年中,人大出版社始终保持综合排名居单体社前两名,国际合作形式也拓展到版权贸易、出版合作、国际培训、设立分支机构等多种形式。这些傲人成绩的取得,正是人大出版社坚持“走出去”战略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缔造东方学术新经典

随着中国入世及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出版业整体竞争力的逐步提升,人大出版社意识到,唯有“走出去”才能破冰前进。“走出去”,是为了把优秀的图书带给世界;“走出去”,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学术。摆在人大出版社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能够代表中国气派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文化产品?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与经验的学术著作无疑是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阐释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成就的学术著作、权威作者的高端学术著作自然成为人大出版社海外版权合作的重点。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人大出版社向中国台湾出售人大哲学系石俊教授主编的《汉英对照中国哲学名著选读》繁体字版权、迈出版权输出第一步,到1992年成立国际合作室、大力拓展国际出版合作广度和深度,再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文化战略、建立以色列分社及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人大出版社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开辟出一条特色突出、亮点鲜明的中国高端学术“走出去”道路。

作为人大出版社“走出去”工作中的重要方面,版权贸易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目前,人大出版社已经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出版机构与合作伙伴建立业务关系,累计输出多达19个语种1700余种的图书版权,仅2015年输出的211种版权中,就有3本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7本书获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7本书获得“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22本书获得“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5种图书入选第十四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

通过对国际市场需求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开发,人大出版社充分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和中国发展道路的学术化出版这两个中心话题。在版权输出90%以上是人文社科类学术图书这一基础上,人大出版社“中国人文社科类高端学术著作”走出去的鲜明出版特色日渐明晰。

人大出版社社长李永强说,“版权合作谈判犹如博弈,我们手握‘王牌’,就能不被合作方牵着鼻子走,坚持按自己的路子走。”他所说的“王牌”,正是人民大学富于特色的优质学术资源。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人大出版社共输出人大学者的版权图书582种,占全部输出总量的32.8%。

服务国家战略 助推大学形象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人大出版社把对文化“走出去”的认识上升到国家使命的高度,搭建海外出版合作平台,文化驱动力辐射至丝路沿线国家。不仅如此,人大出版社的海外出版合作与校际合作产生了叠加效应,建立了交流平台、畅通了沟通桥梁、带动了校际合作、提升了大学形象。

自2012年开始,人大出版社与土耳其出版社合作翻译和推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现在已有15种英文和土耳其文版的图书出版发行;9月,“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的共同见证下揭牌成立,刘延东还向戈洛杰茨赠送了人大出版社新书《俄罗斯法概要——外国投资者法律指南》和《普京政治经济学》,此后,人大出版社与俄罗斯出版界的版权合作日益密切,同年与俄罗斯东方文学出版社签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12册图书的版权合同;12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路书香”工程的支持下,人大出版社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欧亚国立大学举办了中国优秀图书巡回展,现场展出关于中国内容的英文、俄文和哈萨克文图书500多种。2016年1月,人大出版社与世界科技出版集团举行了“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签约仪式;当月,中国出版机构在以色列设立的第一家分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揭牌;5月,中罗两国间第一个学术出版合作平台“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布加勒斯特)”在人大出版社与罗马尼亚文化中心联合推动下成立;8月,“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出版合作中心(北京)”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揭牌……

人大出版社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举办书展、输出版权、建立分社,希望以书为媒,在丝路沿线国家培育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人民大学的国际合作也借由出版社的国际出版业务开辟了新的窗口、结识了新的国际合作伙伴,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李永强介绍说。目前人大出版社已与丝路国家的多家出版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向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吉尔吉斯斯坦、新加坡、波兰、以色列、埃及等丝路重要国家累计输出版权近200种。可以想见,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图书经由这些全新的平台走向世界文化舞台,唱响“中国主题”。

开辟国际合作多元途径

居安思危,人大出版社始终面向未来思考。社长李永强谈到,“人大出版社正在逐步树立文化产业‘大运营’概念,在面向全媒体出版的同时,放眼整个文化产业。”在不断革新传统业务理念、打造具有中国风范的文化精品的基础上,人大出版社坚定地迈出了多元化国际合作的脚步。

——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培训,带动国内培训水平提升。

自2014年开始,人大出版社和国内出版界同行迈出国门,在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学院,在涌动创新活力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来自与国外同行“零距离”接触,与领跑出版潮流的业界人士交流分享对内容策划、装帧设计、数字出版、版权经营的未来思考。凭借自身在出版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教育资源,人大出版社的国际培训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此外,人大出版社还连续三年承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国际版权贸易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出版企业国际版权贸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有效发挥版权贸易人员在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中的作用。

——搭乘国际数字化出版“东方快车”,以创新思路带动转型发展。

面对信息化时代,人大出版社日益重视学术图书数字版权的授权,大力发展数字教材的出版业务。2012年,人大出版社的版权资源接入圣智盖尔电子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内容在包括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12,000多家海外图书馆的可见和可售,使“中国主题”和“中国内容”以更加迅疾和高效的方式走向世界。同时,人大出版社还与“中国知网”海外合作部合作,将“中国人文大系”“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加工为精品数字图书包销售往海外。这些数字版权的推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既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之所需,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客观需要。出版的“走出去”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国际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中,人大出版社还在不断创新,顺势利导,接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