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种宫中动物集体“亮相”
《故宫里的博物学》新书上市,请来“乾隆”和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当“代言人”,紫禁城里的120种奇珍异兽集体“亮相”。
这套号称“连乾隆皇帝都爱不释手的枕边书”是一套根植于故宫的博物学通识读本,由故宫出版社与中信出版社共同出版。全书共3册,分别是《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兽谱》、《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和《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
三本书以故宫院藏《清宫兽谱》、《清宫鸟谱》和《清宫海错图》为蓝本,精选120种陆地、天空、水生的神奇动物,以现代博物学的探究方式,打破人文与科学的界限,从文学、艺术、动物、地理、自然、民俗、历史等方面,讲述神奇动物的妙趣故事。以“兽谱”为例,除了宫廷画师参与,傅恒、兆惠等朝中重臣均是校勘者。当年,编辑这本书用时11年,与《尔雅》《说文解字》等典籍的考据方法一脉相承。
专家介绍,图书的蓝本曾是最详实、最权威的博物图志,很少对外公开。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间,乾隆亲自召集当时两位重量级宫廷画家余省和张为邦,历时十余载,合作绘制了“鸟谱”和“兽谱”。这两部书中关于动物的全部文字解说,由乾隆朝的“八大臣”联手完成。“鸟谱”是中国古代开页最多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册,“兽谱”以兽类为表现对象所绘制的图谱,不仅在清代宫廷绘画中独一无二,在中国历代宫廷及民间绘画上也是前所未有,在古代绘画史和动物谱志上,有独辟蹊径的开创性意义。
“海错图”的来历更为传奇。这是康熙年间,民间博物学高手聂璜,历经几十年,访遍全国各地江海湖泊,考察积累,绘制而成。“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后来渐渐成为了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这部书曾消失在民间,后由大太监苏培盛带入宫中,呈现给皇帝。乾隆继位后,非常看重这套书,让人把画册重新修补、装裱,并将之存放于他在紫禁城内的重要居所重华宫内,常常翻看。乾隆还把“兽谱”“鸟谱”和“海错图”分别收录进代表历代书画的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续编中。
“鸟谱”“兽谱”和“海错图”,在当时是最详实也最具权威的博物图志,可以帮助皇室子弟学习和了解不同物种、名称、生理特征、栖息环境等科学知识,成为皇室子弟学习动物知识的重要启蒙读物。
此次“再版”,故宫精选出120种动物,在各种史书、笔记、小说等古代文献中选取素材,辅以原书中的图画和文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讲述故宫里动物的故事。为了方便孩子查询和识别,书中每种动物还特别制作了一张“信息卡”,记录了动物在古画中的原名、现代科学名称、拉丁名、动物头像,以及其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和技能。
三本图书妙趣横生的故事中,还融入古诗、成语、历史典故。每一册书中特别设计了大幅拉页,以中国经典美学诗配画形式,提供知识,更培养美的眼光。每本书专门配了一张书签,将书中一些生僻字注音,方便阅读。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故宫作为世界级博物馆和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有责任、有义务推动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故宫里的博物学》正是一套写给孩子的博物学读物,希望这套书能起到“桥梁”的作用,能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它走入故宫,爱上故宫,爱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刘冕)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