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运营商"拼招" 角逐高校新生市场

10.09.2015  12:46

  这几天,北京各大高校迎来开学潮,沉静了近两个月的校园又开始热闹起来。这个夏末秋初,1997年出生的学生们正式跨进了大学校园。据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大学校园中出生在1995年以后的学生占76%,成为大学校园新生代主力军。

  作为最亲移动互联网的一代,近1亿的95后大学生市场也让运营商们绞尽脑汁,跟上需求转变的节奏。

  随着今年8月京津冀手机长途漫游费的取消和手机卡实名制的落地,这些入学的大学新生也迎来了和师兄师姐们不同的优待——争夺他们的从本地的三家运营商,变成了京津冀三地九家齐出马。而吸引这些小鲜肉的做法,也从简单的话费优惠变成了赠送上网流量、绑定团购、外卖的优惠券。

   “圈子”效应大

  新生校园内网选号

  “‘汉堡包’我六号报到,你几号来?”

  “呼叫‘白饭团’,开学后一起去国博看画展!”

  正式开学之前,同学们就开始在各种手机社交软件中活跃起来,尤其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手机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和同学见面前就建立联系的主要渠道。

  来自河北廊坊的黄珊珊是北京某高校的2015级新生,她说自己开学第一件事就是办理新的手机电话卡,并把群里的ID和同学的名字对上号。通过网上联系后,对同学的陌生感减轻了,大家聚在一起有共同话题,一点也不觉得尴尬。辅导员会在手机社交APP的群里发送新生入学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更是有效地缓解了新生入学的紧张情绪。

  这种虚拟的“圈子”也影响了新生购买手机卡的选择。

  黄珊珊告诉记者,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里附有小贴士,建议新生可以在校园内网站输入新生号码,自助选取中国移动的手机号码,报到时直接到校园网点领取手机卡就行。“不用大热天排队,花的钱是一样的,还可以自己选喜欢的号。虽然只是学校建议,但开学发现同学几乎都办了这种号。”

  虽然工信部早就命令禁止录取通知书里夹送电话卡,高校也基本都改为了建议和推荐,但记者发现,很多新生都会考虑接受通知书包裹里学校的推荐,“怕同学都办了自己没办,也怕影响入学后有什么不便。”

   取消长途漫游费?

  我们都跟爸妈视频电话

  今年8月,三大运营商取消了京津冀的手机长途漫游费,对于家住河北燕郊的李琼来说,来北京上大学无需更换手机号码。因为无论她在河北家中还是在北京的学校,手机打电话收费是一样的。

  不过,也有来自河北和天津的新生表示,这项优惠对他们来说用处并不大。“取消手机漫游费是件好事,但对于我和我的同学来说,上网流量更重要。因为同学之间基本都是微信或QQ联系,而跟爸妈几乎每天都视频电话,只要有网就行。”

  记者在北京高校随机采访的多位入学新生表示,校园、寝室、图书馆基本都有WiFi覆盖,跟父母打视频电话是常态。移动互联网不仅深刻影响了95后的生活方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重塑了他们与父母的通信使用习惯。多位新生表示,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能熟练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对于视频电话,图片分享,朋友圈点赞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熟稔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