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试点创新人才流动
昨天,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上听取了“关于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协商工作及建议的说明。政协委员建议,促进北京创新资源有重点地向天津、河北转移,并适当照顾高科技人才进京落户指标,探索创新人才在京津冀地区流动和发展的试点政策。
现状:去年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3475项
目前,北京已具备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和条件。2014年,北京流向外省市的技术合同项数达到37212项,占技术交易项数的55.3%,其中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达到3475项,比上年增长9.4%,成交额达到83.2亿元,增长16.8%。
北京高科技产业加速向周边转移与扩散。中关村向周边产业辐射尤为突出,目前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设立分公司1300家,投资成立子公司768家,在天津设立分公司603家,投资成立子公司658家。
问题:缺少顶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企业
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大都市还有显著差距。政协委员调研发现,目前北京高端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现为顶尖创新人才不足,在全球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不足。一方面,落户难、限购房、限购车、雾霾天气等都对北京引进高端人才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相比于谷歌、惠普、苹果等世界知名巨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中关村的联想、百度、京东等无论从企业规模还是市场份额看,距离全球性行业领军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建议:适当照顾高科技人才进京
在人才政策方面,政协委员建议,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的人才发展与流动机制,在疏解首都人口的同时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适当照顾高科技人才进京落户指标,探索创新人才在京津冀地区流动和发展的试点政策。同时注重引进海外学成归来的杰出人才及国际人才。对符合条件的高端海外人才,在户籍、出入境、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争取放宽技术型人才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条件。
关于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委员建议借鉴天津自贸区政策,支持在中关村设立适应科技企业特点和需求的保税仓库,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为科技创新提供便利。同时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数据库,实行科技报告和科技成果登记制度,筛选一批技术先进、前景良好、战略性、前沿性强的科技成果在三地进行应用示范和推广。(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董鑫)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