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联手治霾 北京将投资7700亿
日前,在国新办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三地负责人把“治霾”列入重要议题,共谋“同呼吸共发展”的方略。
北京:立足于“防”,明确84项重点任务,投资7700亿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数字,北京采取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平均削减30%。在采取单双号行驶的措施后,PM2.5组分中硝酸盐的增长明显得到了抑制。然而,应急措施只是权宜之计,面对频繁造访的重污染天气,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率先表态:京津冀三地是同呼吸、共治理,我们要有耐心、信心,更要有实际行动。
李士祥:“首先北京要主动作为,我们这几年也一直在这样做。立足于防,在防的问题上北京抓住四个重点,压煤、控车、减少工业污染、控制建筑工地各方面扬尘。围绕这四个重点我们明确了2013年-2017年84项重点任务,总投资达7700亿。”
河北:清退耗能产业,“动刀”612家重点污染企业。
北京市以防为先,拿出了7700亿的真金白银,河北省则对症下药,亮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真刀实枪。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表示:“就河北来说,主要是我们的产业结构重型化,还有我们的能源结构造成的。六大耗能产业,以前占我省经济总量的50%以上,高的时候占到70%,现在调整以后,还占接近40%,这么大量的调整还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用得非常少,大量的还是煤炭,占80%、90%,所以污染非常严重。”
杨崇勇坦言,最近几年,河北省“拔烟囱”、造生态林、关停企业,多管齐下,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PM2.5平均浓度从104点降到71点。尽管如此,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几倍的差距。
天津:联防联控,投入4亿元支持河北治理大气污染。
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怎样做更有效?天津市副市长尹海林的观点是,联防联控、找准突破口:“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我们投入4亿元支持沧州、唐山治理大气污染。”
3到5年,打通30条“断头路”,交通等一体化布局助跑各地经济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盘大棋,联手治霾只是其中一步,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领域还有许多工作正在互联互通,牵手并进。其中,三地交通一体化的布局让群众感受最为直接。
京津冀三地一共谋划了10条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打通了京昆等多条高速公路。保津、张唐铁路将在年内通车,通车后,天津到保定只要40分钟;京津城际延伸至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从北京南站到于家堡站,只要1个小时,北京到承德、北京到张家口崇礼的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中,通车之后,从北京到冬奥会赛场,一个小时即可到达。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谈到,少些各自为政,多些通盘考量,才能让各地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杨崇勇:“协同发展之后,共同按照一张图来做。比如高速公路方面和省道方面,按一张图看,先干哪几条,后干哪几条,大概3到5年之内,河北、北京、天津原来的“断头路”有20-30条,这3到5年之内可以全部打通。”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