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签署协议 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09.11.2015  17:37

    11月6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区划地名管理等十个方面开展合作。今后,三地将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北京老年人异地养老将迎来更多好消息。

    协议提出,三地要协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积极向北京之外疏散转移,探索开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此外,三地还要加强老年福利和养老制度创制,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障碍,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救助补贴等方面做好政策制度对接,促进制度体系渐进融合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协议提出,发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多主体作用,围绕京津冀打造互补互利的养老服务集群。三地将合力撬动社会资本和资源,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围绕京津冀打造互补互利的养老服务集群,鼓励实力强的养老企业走跨区域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道路,聚力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同时,助推三地养老服务产业协同发展,谋划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区,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目前,京津冀三地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630万,其中北京市达到300万,天津市达到215万,养老服务业市场空间广阔。2020年的北京,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需要养老床位12万 ̄16万张,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存在3万多缺口,对北京来说,养老压力巨大。河北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毗邻京津,交通便捷、生态环境良好,有望成为承接首都养老服务业转移的基地。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此前也表示,北京城区今后将不再建设大型养老机构,北京已有企业在河北高碑店等地投资建设大型养老社区项目。     据相关专家介绍,此前,京津冀异地养老已经开始试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养老保险三地已经实现了续接。另外,河北一些地方已经被选为京津冀养老基地,比如高碑店的嘉乐汇养生苑将于今年封顶并在明年投入使用。当然,除了整体规划养老机构,三地还将做好社会保障、救助补贴等政策对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异地养老,理想美好,但更应该面对现实问题。目前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还面临多重体制机制障碍,主要包括三地医保标准差距大、政策范围内报销没有实现互联互认、养老机构取得医保及医疗定点资格困难等。     第一个问题就是,养老保险虽然可以续接,但是养老金数额差别不小。河北省涞水县蘧家磨村,跨过村东头的一条马路,就是北京地界,路东的房山区郑家磨村,是蘧家磨村村民们多年来艳羡的对象,单说养老金这一项,河北蘧家磨村村民每月养老金55元,而北京郑家磨村村民,每个月养老金350多元,是河北蘧家磨村村民的近7倍。     养老金额存在差别,必然是推进异地养老的巨大障碍。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坦言,北京老人拿着更多的养老金去消费水平相对低的天津、河北等城市养老时,势必会形成更强的购买力,如果天津、河北本地养老需求没有充分被满足,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掠夺。     财经评论员叶檀建议,异地养老,必须考虑均等化,在基础养老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商业保险或者企业年金补充、协调基础保费的不均衡。“养老金要基本相近,不能相差太远。否则,有的地方养老积累高,有的地方很低,那么,地方资金很不均衡,企业可以用企业年金的方式弥补不足,再加上商业保险,这样,社会养老保险基本上就能实现均衡了。”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可能是养老一体化中最难解决的,如果河北、天津的养老机构无法提供充足、专业的医疗服务,对于老人的吸引力也会大大下降。因此,叶檀认为,京津冀要统筹异地养老,最重要的是先落实好基础工程。“我说的基础工程,主要有包括细节。比如,养老有政府补贴,能不能同一个平台上形成沟通?还有养老企业的布局,规划方面能不能互相沟通,政府信息能不能共享?这些细节都是关键。要落实好基础工程,主要是五险一金的统筹,民政部门能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这些都是基础工程。” 编辑:aly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