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相互投资“井喷” 专家议协同发展存两“短板”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 曾鼐)京津冀相互投资正呈“井喷”之势,去年三地互投额达19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专家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存在两个短板。
这是记者从正在进行的“2016首都创新与协同发展国际论坛”上获悉的,该论坛由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主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解决大城市病、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世龙说。
他说,2015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452.6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70%以上的技术辐射到国内其他省市和国外地区。“北京要最大限度发挥好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教授、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祝尔娟,提供了一组数据:2015年京津冀相互投资额19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是2014年的3.2倍;其中,北京对天津、河北投资1600多亿元,占互投额的80%。
针对区域平衡发展,国家发改委京津冀规划咨询专家周立群说,北京优势资源辐射效应不明显,除了体制和观念等问题外,还有一些新情况需要注意。
他说,不同于南方发达的民营经济,河北、天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决策机制长,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较长;河北和北京存在较大经济落差,诸如北京的金融、服务等功能,河北没有条件承接。
据他介绍,近两年来,共有50多个京津冀产业联盟成立,意味着市场主体正在重组。“要用市场规律促进市场成果的转化,支持产业联盟发展。”
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认为,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两个短板,即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南部功能拓展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三地要打造“四区”,即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
武义青说,河北省还有数十个贫困县,发展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应由生态受益区和中央政府进行生态补偿;而在南部功能拓展区,三个城市布局不合理,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如河北的增长极应在省会。
“经济转型的关键是疏解,疏解的关键是周边要尽快发展”,武义青说。(完)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