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京津冀:清清两河水 静静润京津

07.10.2015  12:17

苏奎军十几年前种下的树苗如今已成林

  弯腰抱起一捆一人多高的“棒青”,装上拖拉机,10月3日下午,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榔头沟自然村村民苏奎军和妻子忙得满头大汗。

  青贮玉米,这里叫“棒青”。苏奎军家绿得发亮的玉米秸秆带着新鲜的玉米棒,即将被送往村北的乐拓牧业有限公司,做成青贮饲料。“10亩棒青快收完了,得赶快卖掉。”苏奎军说。

  在榔头沟村村东,有一条小溪汩汩流淌,再往东是大片的杨树林,秋风中树叶开始泛黄,四周青山环绕……一幅绿色山居图展现在眼前。

  绿色,涵养了水源,送给了京津更多清水。位于承德市西部的丰宁,南邻北京,北接内蒙古,发源于此的潮河流入北京饮用水源地——密云水库,滦河注入天津饮用水源地——潘家口水库,分别占水库总入库水量的56.7%、13.6%,是京津的生态屏障。

  榔头沟村如今的绿色图景,来自于过去十多年间不懈地植树造林。

  2000年3月,小坝子乡因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闻名。很多治沙专家到丰宁后发现:号称京津水源地的丰宁,已成为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沙化最严重的小坝子乡,生存条件已到极限,漫漫黄沙成为威胁京津的沙尘源之一。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丰宁被列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从2000年开始,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人沙之战。

  “保护京津水源,我也出份力。”2015年49岁的苏奎军仍记得当时奋力造林的场景:国家发树苗,村民在自家地里种树。那时他30多岁,正是体力最好的时候,和全村人一起,在有点土的地方栽树,在沙地上栽沙棘,石头多的地方,就把石头挖出来换土。

  乔灌草结合,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十多年间,越来越多的绿色在这里蔓延。如今,丰宁森林覆盖率达到54.4%,比2000年提高26%,每年因此减少土壤流失170万吨以上,沙化区和生态脆弱区得到有效治理,水质也变好了。

  让水变得更清,苏奎军他们一直在努力。村里耕地不多了,但大多种了玉米,因为玉米耐旱、省水。

  2015年,县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扶持的标准化养殖场——乐拓公司建在了榔头沟村北。这带动了当地种植结构的调整。苏奎军承包了村里3户人家的地,凑够了10亩,全部种了棒青,一亩地多收两三百块钱。

  十多年努力换来绿色满山,潮河、滦河水质优良。将沙子挡在丰宁,把清水送给京津,榔头沟村村东的小溪顺地势而下,在南关乡长阁村南,汇成了十几米宽的河流。清澈的河水一路欢唱,向京津流去。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