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未来五年再建数百气象站
昨天,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表示,未来五年,京津冀区域将会有数百个气象站布控,观测极端天气。市政协委员郑实建议大力发展市郊铁路,解决交通和运力困境。
再建数百气象站
张琳娜表示,“十三五”期间,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灾害天气联防联控的预警能力,“要增强区域内的立体气象监测能力。”张琳娜介绍,在地面气象观测方面,未来五年,计划在京津冀地区再建设数百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使观测站平均间距达到10至20公里,市区站平均间距达到3至5公里,“填补太行山、燕山山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天气观测空白。”
在天气雷达观测方面,张琳娜透露,“十三五”期间气象部门将增加布设3部新一代的天气雷达,弥补现有雷达站间盲区和因地形遮挡因素形成的低空盲区。同时,还要对京津冀已建成的9部雷达进行技术升级。除此之外,张琳娜还表示,气象部门将加强大城市群精细化预报能力,未来24小时内的精细化预报能够精确到街区和乡镇,降雪、沙尘能够提高时效到24到48小时,而雾霾重污染时效也将提高到72小时。
统筹发展市郊铁路
郑实表示,北京地铁与市郊铁路相比,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他介绍,北京大约有1100公里铁路线,经专家测算,其中约800公里可进行市郊铁路改造,优势极大。郑实介绍,市郊铁路是开行于市中心到卫星城镇,包括卫星城镇之间的联络列车,主要用于解决通勤,因此叫通勤铁路、快车等。市郊铁路利用既有铁路专线或开设新的专线建成,与地铁相比,其有容量大、站距大、速度快等特点,是目前在世界许多大都市广泛应用的、介于城市地铁和城际列车之间的一种交通工具。“比如日本东京,它的轨道交通占全部交通总量的近80%,其中市郊铁路占轨道交通总量的2/3。而北京轨道交通的使用量仅占交通总量的1/4左右,目前来讲几乎没有真正意义的市郊铁路”。
郑实表示,目前本市已经确立了市郊铁路的规划发展方向,但进展非常缓慢。他建议,把建设市郊铁路纳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统筹考虑。同时,要破除铁路、地铁系统的体制障碍,“尽管市郊铁路建设成本低于地铁,如果要保证市郊铁路的‘低票价’,就仍需要政府补贴”。此外,郑实强调在北京建设市郊铁路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线路进行改造,降低建设成本,最终形成市中心区域交通以地铁为主,郊区以市郊铁路为辅的轨道交通网络,使中心城带动周边城镇发挥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 王歧丰)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