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明确定位 廊坊最受益

28.08.2015  16:43

    8月23日,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自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4月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终于正式运作。

  同一天,新京报传媒和《房地产世界》举办“聚势 启航——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论坛”,相关政府官员及学者智囊齐聚一堂,纵论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道。

   方向: 构建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与会专家也认为,到2030年,京津冀城市群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跟美国的波士华城市群相媲美。不过,杨开忠指出,京津冀区域发展方式不是成为集中连片的大型城市,而是一个分散化、多中心的增长和发展的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无一不围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展开。杨开忠指出,目前京津冀要做好两个迎接。首先要迎接北京城市基础设施的向外延伸,从而使周边成为北京一日生活圈的一部分。其次,迎接天津一日生活圈的扩张,把一部分县市融入天津的一日生活圈。

  李铁则认为,北京的服务业占比达75%左右,对周边最大的辐射就是服务业的辐射。如北京市的旅游带动了张家口崇礼的发展,廊坊近十年服务业比重增加,都和北京向周边辐射的功能有直接关系。因此,河北应该考虑怎么样把服务业架构和北京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配置交通资源。

  杨开忠进一步指出,跟世界级城市群相比,京津冀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和经济动线离海太远,应该重点把京津冀沿海地区或滨海地区大力发展起来,引导人口城市或者产业向滨海地区大转移。比如把曹妃甸特别是沧州建设成为大型城市,建议着手研究北京燕山石化向滨海地区疏解的方案。

  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要优质的生活品质。杨保军认为,首都绿环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这个是下一步的重要任务,比如说京津冀建设环首都的国家公园体系,北京到2020年建设30多个环城森林公园,和区域的生态网络串联起来,形成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将对京津冀区域提升品质带来动力。

   手段: 两只手”结合打破壁垒

  与会专家认为,京津冀对接如果完全按市场经济进行,难度非常大,因此要结合行政手段。

  姚景源表示,政府和市场应该分工明确,要打破一体化的行政障碍,在行政、制度、规章等等束缚一体化的东西上做减法,让生产要素能够在京津冀自由流动,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河北承接工作主要从基础设施上入手,剩下的交给市场,交给企业。

  张占斌指出,未来,如何能够在推进当中,将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矛盾进行化解很重要。比如三地产业转移,包括今后央企、总部从北京迁出,将来会面临着三地之间财税怎么分账的问题,需要在大的格局下进行统筹研究。

  在这之中,空港则是一个行政规划与市场推进的代表性的例子。肖金成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三轴”之中,最重要的一轴就是京津发展轴,廊坊就在京津发展轴的中心。武清距离第二机场和廊坊很近,可以和廊坊率先实现规划一体化。

  杨保军认为,空港带动之下可以走轻型贸易的道路。京津冀城市群必须要跟国际产生密切的贸易,一是要依靠海港,海港在天津,是重型的;一是要依靠空港,主要在第二机场,是轻型的。机场建设将促进轻型贸易发展,培育出空港城,带来非航空业务收入增长。

  亮点: 廊坊定位“中间+门户”

  区域型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城市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河北廊坊有望成为京津冀区域的一个中心城市。张占斌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大战略,廊坊是这个大战略里面最大的受益者,包括重大产业和人口的转移以及第二新机场,都对廊坊作用巨大。

  廊坊处于京津中间,区位与东莞和嘉兴比较类似。东莞位于广州和深港之间,在不同阶段进行了模式调整,始终维持城市的竞争力。嘉兴位于上海和杭州之间,发展上把握差别化和特色化的原则,在长三角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杨保军指出,这类中间性城市的特点在于,由于会和周边大城市产生紧密联系,因此外部的影响要高于其自身的发展力量的影响。它们往往进行差别化的发展定位,积极响应周边中心城市的发展,走特色化的道路。在他看来,廊坊的区位比嘉兴和东莞还要好,因为除了处在京津中间以外,廊坊还受益于新机场,将成为一个国际门户,未来廊坊的定位是成为“中间加门户”。

  此外,廊坊自身产业基础雄厚,廊坊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和18.4%,三项指标都是河北省第一名。

  杨开忠认为,廊坊应着力打造两大中心功能,一是成为京津流通性服务业外迁的承载地,做京津冀地区流通型服务业中心。另一个是要承接北京的高科技产业的转移,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高科技产业的中心。

  刘云中认为,廊坊除了要集中精力做好主城区,还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整个廊坊大的市域范围内的分散式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京津两地人口流动,这对地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占斌指出,廊坊要思考的是,怎么在人口的转移当中争夺一些高端人口,尤其是跟服务业大发展有关的人口。此外,还要突出创新驱动,廊坊的电子信息、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未来要进一步打出自己的优势,比如成为一个很好的孵化基地,带动更多人去创业。

  杨保军进一步分析指出,廊坊要想办法维持相对低成本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和房价,这样对北京将来的创业和创新的人群才有吸引力,并且要做到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特色引领,组团发展的思路,建设成为国际门户、休闲之都、创业基地和宜居名城。(来源:新京报 记者:龚小锋) 【编辑:刘文曦】